日前,河北省生態環境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工業和信息化廳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生態環境領域差別化管控措施切實做好高質量項目服務保障的意見》提出,科學制定實施差異化管控和監管措施,堅決反對“一刀切”,以生態環境保護推進轉型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努力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工作原則
把握優先保障范圍
根據該意見,優先服務保障的范圍包括:
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大數據與物聯網、信息技術制造業、人工智能與智能裝備、生物醫藥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與智能電網、新能源汽車與智能網聯汽車、新材料、先進環保產業、未來產業等10大領域;
符合相關政策要求的優質科技項目、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特色主導產業;
環?!邦I跑者”企業,環境友好成長型中小微企業,以及民生需求、扶貧攻堅、國家(省、市)重點項目。
落實分類差別管控
對優先服務保障行業企業和重點項目加大扶持力度,精準幫扶,助力快速啟動、建設、投產運營。
對工業企業按照不同行業細化評判標準,實行分類監督管理,鼓勵實施超低排放改造。
對資源環境效率低、排放總量大、污染嚴重的行業企業,堅決予以錯峰生產,加大執法監管力度。
對不符合產業政策、手續不全、治理無望、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的企業,堅決依法關停取締。
實施精準執法監管
意見強調,差別化管控絕不意味著放松監管,而是要著力解決企業在污染防治上“投入多投入少一個樣,排放多排放少一個樣、排放或不排放一個樣”的問題。
要進一步健全污染源日常監管機制和執法聯動機制,進一步規范行政執法與處罰行為,實施差異化監管,提升執法公正性和精準性,維護合法,打擊非法,加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深化部門間信息共享和聯合懲戒,加大違法震懾力度。
工作任務
制定正向鼓勵清單
意見提出,制定實施生態環境領域投資和項目建設正向鼓勵清單,開通“綠色通道”,優化審批服務流程,落實各項環保財稅政策、實行差別化電價、支持綠色單位評選等政策措施。
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結合“萬名環保干部進萬企、助力提升環境治理水平”主體實踐活動,從法律政策、技術標準、審批服務三個方面進行幫扶,指導落實國家生態環境政策。
加快制定出臺水泥、玻璃、陶瓷等行業大氣污染物超低排放標準。制定我省《大氣污染防治先進技術目錄》和《先進環保產品目錄》,服務新興產業治理技術需求。
優化應急減排措施
各地嚴格按照重污染天氣預警級別啟動重污染天氣響應措施(除國家要求和重大活動保障任務需要外),提前1至2天發布預警信息,給足企業應急響應準備時間,嚴禁擅自提高預警級別,延長預警時間,擴大預警范圍。
重污染天氣期間,采取適度應急減排措施,嚴禁“一刀切”。對產能過剩、產排污量大行業企業,各地要嚴格執行管控措施,對績效評價靠后、未實現超低排放的生產工序或生產線,實施差異化應急響應。
科學有效錯峰生產
建立健全科學有效、符合實際、可操作性強的秋冬季錯峰生產企業清單。
對于依法依規取得施工許可的各類建筑工程項目,在確保污染防治設施與揚塵管控措施到位的情況下,秋冬季可以正常施工。
對實現全面超低排放、工藝技術先進、產品優質高端的國家級綠色工廠、“領跑者”企業,不列入錯峰生產名單。
對其他不涉及煙粉塵、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和VOCs排放的企業(或工序、生產線),不列入錯峰生產名單,嚴禁“一刀切”式停限產。
對高污染排放行業,符合現行產業政策,污染物能夠實現穩定達標排放且依法獲得排污許可證的,按照排放績效評價,秋冬季繼續采取差異化錯峰生產。
完善執法監管機制
加強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力度,對一般違法行為慎用查封、扣押等措施,嚴格禁止“一律頂格處罰”“一律關?!薄跋韧T僬f”等簡單粗暴行為。
按有關工作要求,對監管對象進行科學分級,對管理規范、守法記錄良好的企業降低監管頻次;對重點區域、重點行業、群眾投訴反映強烈、違法違規頻次高、環境信用不良的企業加密監管頻次。
健立健全違法隱患提示制度,對輕微環境問題、潛在風險隱患和一般違法行為,堅持處罰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指導幫助整改提升;對未批先建、批建不符、無證排污、逃避監管、超標排放、偷排偷放、監測數據造假等重點環境違法行為依法嚴查重處。
調整優化區域總量
意見要求,全力打好工業污染深度治理攻堅戰,持續削減污染物排放總量,騰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空間。
要持續開展電力、鋼鐵、水泥、玻璃、焦化、陶瓷行業超低改造,堅決整治“散亂污”企業,開展工業爐窯專項整治,分類整治工業窯爐窯。開展燃煤鍋爐淘汰整治及燃氣鍋爐低氮燃燒改造,削減氮氧化物排放。
深化工業企業VOCs達標治理。加強物料密閉儲存、管道運輸和清潔化運輸,最大限度削減無組織排放。
加大聯合幫扶力度
按照“管發展的管落實、管生產的管落實、管行業的管落實”要求,切實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和困難,根據不同技術層次企業的實際需要,分類指導、提供產業政策咨詢、污染防治技術服務、污染治理服務。
依法公開行政審批、執法監管信息,保障公眾知情權和監督權;加強企業環境信息公開,拓寬公眾參與企業守法的方式和途徑,增進公眾與企業的了解和互信,為企業守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保障措施
嚴格履行治污主體責任
要進一步提升企業環境守法意識,督促企業加強環保設施建設和運行管理,引導企業開展深度治理和提標改造,切實減少污染排放。對弄虛作假、違法生產、偷排偷放、超標排放、無證排污等違法違規行為,要保持嚴查重處的高壓態勢,一經發現,一律依法依規嚴肅查處。
建立健全壓力傳導機制
省生態環境廳、省發改委、省工信廳切實強化溝通銜接和信息共享,定期對各地差別化管控措施落實情況開展聯合督導檢查。對在貫徹落實防止“一刀切”方面工作部署不力、督促落實不力、失職瀆職,造成不良影響和后果的,依規依紀移交有關部門予以追責問責。
同時,發揮社會公眾監督作用,鼓勵人民群眾對身邊存在的違法排污行為以及生態環境領域“一刀切”問題進行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