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楊立文 通訊員 孫凱
2020年1月~8月份,首鋼京唐高端產品產量同比增長66%。其中,汽車鍍鋅O5板訂單量同比增長10%,鋅鋁鎂產品訂單量同比翻了一番,980級別DP鋼實現訂單量零的突破;開發出連退1000兆帕級DH鋼,完成耐候鋼、高強鋼、中高碳鋼等17個新品種開發工作,開發新牌號汽車用鋼8個;新產品認證累計完成106項……
近年來,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首鋼京唐科學調整工作思路,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加強產品質量管理與新品研發,優化鋼材品種結構,提高產品創新創效能力,努力加快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一大批適應市場需求的高附加值產品紛紛亮相。這些適銷對路的高端產品是如何研發出來的?讓我們來看看首鋼京唐給出的答案。
立足創新 釋放更多新動能
“要長久立足市場求得生存,贏得更大利潤,必須要緊緊牽住市場的‘牛鼻子’,研發和生產出附加值高、客戶急需的產品!”在首鋼京唐的一次會議上,首鋼京唐領導的話擲地有聲。
首鋼京唐把堅持科技興廠作為培育經濟新增長點的重頭戲來抓,大力推進技術創新,包括機制創新、增加科研投入、著力提升產品品質。目前,首鋼京唐在創新方面的投入已經覆蓋基礎研究、關鍵技術攻關、科研平臺建設等運營鏈上的所有環節。同時,首鋼京唐將產品創新融入生產經營的“血脈”,每月召開產銷研運會和產品推進例會,舉全公司之力協調解決新產品開發中出現的問題;組織生產單位每月編制新產品開發方案,并根據用戶反饋意見及特殊需求及時優化調整生產方案。
“國內市場上目前找不到生產0.11毫米薄規格帶鋼的正規生產廠商,不知道首鋼京唐能否生產該產品?”今年5月份的一天,首鋼京唐制造部負責產品開發的龍佳明接到了廣州某高端電子產品公司業務員打來的電話。
“我們的1420毫米產線完全可以生產這個厚度的產品,沒有任何問題?!饼埣衙骱敛华q豫地接下了這一單。
有金剛鉆才敢攬瓷器活,龍佳明不是“拍腦門兒”做出的判斷,原因有兩個。其一,首鋼京唐鍍錫產線設計厚度規格最薄為0.12毫米,且生產穩定。其二,0.11毫米產品的合金成分與0.12毫米產品完全一致,軋制厚度僅差了0.01毫米,在嚴格控制設備功能精度的情況下,完全可以生產出符合客戶要求的產品。國內市場上目前還沒有相同規格的產品,如果該產品開發成功,無疑為首鋼京唐開辟了一片“藍海”。
龍佳明了解到,這家用戶的產品主要用于5G基站、高頻接收器、新能源汽車的電池中樞平衡器所需連接片等。從該產品用途的特殊性可以看出,研發該產品對首鋼京唐創新能力絕對是一種考驗與挑戰。
“薄”和“光”是該產品的特點,也是生產難點。該產品薄至0.11毫米,近似于一張標準A4紙的厚度。首鋼京唐組織制造部、技術中心和鍍錫板事業部等相關單位密切協同配合,先后解決了微小夾雜物控制、組織性能精確度控制等一系列技術難題,并對該產品的全流程工藝設計、軋制工藝選擇及配輥要求等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究部署。技術人員針對脫脂、退火、離線平整、重卷等環節研究、制訂了詳細的生產控制措施,并對生產過程進行全程現場跟蹤,實時指導生產人員調整關鍵參數。最終,通過優化焊接參數、調整退火爐鋼卷碼放順序、優化張力控制和軋制速度等措施,首鋼京唐成功規避了超薄規格產品生產時容易出現的粘接、跑偏、浪形、褶皺等問題,圓滿完成了該新品生產任務。
堅守質量 管控生產每道工序
產品要占領市場,關鍵在于過硬的質量;好的產品,離不開制造過程中好的質量管控,這是一個企業的競爭力所在。
近年來,首鋼京唐把堅守質量理念落實到生產管理的每一道工序、每一個環節,以深化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為主線,以SPC(統計過程控制)過程管理為抓手,設立鋼后主流程363項控制點,覆蓋40余條產線、41道工序,動態掌握質量變異,及時識別、分析、解決問題點,減少異常波動,確保產品質量一致性。同時,首鋼京唐以產品質量缺陷攻關為中心,建立公司技術質量獎勵體系,強化正向激勵,實施滾動式“摘掛牌”解決問題機制,全工序產成品廢次降發生率大幅降低。2020年1月~8月份,首鋼京唐生產帶出品率同比降低0.18%,其中熱軋工序、中厚板工序帶出品率創歷史新低。
首鋼京唐高強酸洗線剛投產不久,由于調試時間短,在生產時遇到了切邊不良問題。這不但影響該產線運行,而且還直接影響外銷產品的質量。而當時正處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外方設備廠家調試人員無法到場,問題始終得不到徹底解決。
為了保證外銷產品質量合格,技術人員下決心要自己調試。一聲令下,冷軋部、制造部、設備部的相關領導、技術人員全部到齊。區域作業長孫光中、王少飛帶領大家在現場反復測試,記錄數據并對其進行分析。重疊量是影響切邊質量的一個重要參數,精度要求達到了微米級。但由于外方前期調試不充分,重疊量控制不穩定。重疊量是由精密的齒輪機構控制,外方出于技術保密的考慮,拒絕提供詳細圖紙,現場無法精確分析參數的控制過程。于是,首鋼京唐另辟蹊徑,根據冷軋其他產線的圖紙,在現場一點點地測試、記錄、分析,結合運動齒輪結構的間隙控制理論,最終得出結論:外方提供的齒輪箱間隙過大,導致重疊量在調整時不受控。為了驗證這個結論,他們向外方提出現場打開齒輪箱檢查,但是外方以不再負責為由拒絕開箱。電氣專業技術人員孫抗、韓碩發揮專業特長,根據前期解析的控制程序邏輯,結合現場手動、自動時的運動控制曲線,反推齒輪箱的內部結構和控制方法,并以此制訂驗證方案。在之后的檢修中,電氣、機械、生產三方共同完成了結論驗證,證明是由于齒輪箱的內在間隙高達0.5毫米才導致重疊量控制不穩定。為了根治這個問題,孫抗帶領大家連續奮戰,在檢修起車前想出了解決方案,通過修改程序,調整了齒輪箱的內在間隙,最終解決了切邊不良的問題。
對接需求 研發跟著用戶走
國內一家知名飲料公司要將其一款暢銷飲料罐體減薄,為了保證罐體強度,需要將罐體由傳統的“單縮頸”改為“三縮頸”,制罐難度成倍增加。首鋼京唐了解到情況后,迅速抽調負責產品研發的技術骨干人員開展“三縮頸”飲料罐體用鋼專項攻關,并主動提出與該企業開展聯合產品研發。經過雙方3個月的緊張攻關,終于生產出了完全滿足制罐要求的材料。
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首鋼京唐建立起了質量工程師“產品開發+用戶技術服務”一崗雙責制度,通過對“重點用戶+重點區域”的雙重鎖定,明確用戶服務責任,確保及時精準服務。如圍繞寶馬用超高強鋼極限規格產品要求,首鋼京唐技術中心、制造部、冷軋作業部等聯合展開生產工藝攻關,制訂了詳細的生產方案,對合同梳理、生產準備、檢修安排、參數控制、現場跟蹤等環節進行全流程管控,確保產品質量穩定。其中,冷軋作業部技術人員巫雪松、胡碩等人根據客戶特殊鍍層表面質量需求展開攻關。他們從試驗中積累經驗數據,對缺陷的宏觀和微觀表象進行分析,結合現場工況和工藝參數,確定了產生缺陷的關鍵因素,對爐內氣體進行了一系列優化,逐步固化工藝制度,確保了產線具備批量穩定生產能力。
此外,首鋼京唐不斷加強服務,圍繞汽車板產品、家電專用產品、熱軋產品、中厚板產品等產品建立戰略客戶即時響應機制。其中,首鋼京唐對汽車板產品實行“一人一戶”的點對點式服務,將單一的“劃塊”式工作分配轉變為“重點用戶+重點產品”的橫向延伸,從而及時有效地幫助客戶解決問題。2019年以來,涂油不均、側圍外板等諸多瓶頸問題紛紛被首鋼京唐攻克,首鋼也因此獲得了寶馬汽車“2019年最佳供應商”和上汽大眾“2019年度最佳供應商入圍獎”兩個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