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柏言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打亂全球經濟復蘇進程,也對我國經濟運行造成重大沖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當前我國經濟呈現出以下7個明顯特征。
一是經濟增長呈現前低后高走勢。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我國經濟供給側、需求側都產生了巨大沖擊。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GDP同比下降6.8%,創有季度數據以來最大降幅。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我國率先在全球范圍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勝利。第二季度以來,全社會復工復產加速,生產生活秩序加快全面恢復,全年GDP增長將呈現前期稍低后逐步走高的走勢,疫情對我國經濟產生的沖擊集中體現在第一季度。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份的最新預測,全球主要發達經濟體2020年經濟都將呈現負增長,中國將成為全球少有的經濟正增長的大型經濟體,預計2020年中國經濟將增長1.2%左右,2021年將增長9.2%,也即2020年~2021年,中國經濟將呈現出明顯的“V”型走勢。 在經濟增長慣性疊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下,2020年我國經濟增長能夠實現脫貧奔小康、“六穩”“六?!钡哪繕恕?/p>
二是外向型經濟將長期受到沖擊。
自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通過開放型經濟體制的構建,我國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極大促進了進出口特別是出口增長,以此帶動經濟增長和經濟結構優化升級。
當前國內外經貿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圍內產生的廣泛深遠影響,對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產生了巨大沖擊,外向型經濟地區受到的影響更為嚴重。世界貿易組織預計2020年全球商品貿易總額將下降13%~32%,亞洲國家和地區進出口總額將下降12%~24%。今年第一季度,我國進出口總額明顯負增長,對外貿易差額同比下降80%。不僅如此,在逆全球化、新孤立主義趨勢和中美戰略競爭格局下,中國外向型經濟發展模式將持續承壓,我國經濟將越來越轉向由內需驅動。
三是投資將在2020年經濟增長中發揮主要作用。
在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就外貿來說,即使全球疫情得到控制,考慮到世界政治經濟格局,其在未來能否對經濟產生顯著帶動作用仍有待觀察。穩就業難度加大、收入水平增長放緩、預期下降等因素作用,也使得消費要素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弱化。我國經濟增長將主要由投資驅動,特別是由基建投資帶動。除了5G、數據中心建設等新型基建投資外,傳統“鐵公基”、舊城改造、棚改、市政基礎設施建設等仍是投資重點領域,房地產投資仍將在投資中發揮重要作用。
四是數字經濟、“線上”經濟等新經濟加速發展。
當今社會正由信息化向數字化演進,數字技術已成為社會快速發展的核心基礎和創新源動力。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線上”經濟等新經濟快速發展,走在了全球前列,2019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5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三分之一,網上零售額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超過25%。
新冠肺炎疫情給餐飲、旅游、文娛、交通等實體消費帶來重大沖擊,但同時也催化了一批新業態。新線上零售、在線娛樂、在線醫療、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在此次疫情中逆勢快速發展??梢灶A見的是,疫情過后,居民消費方式、企業發展模式乃至經濟運營方式都將發生變化,我國將加速推進數字化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推進大數據、5G、物聯網和區塊鏈等新興業態的快速融合與發展,數字經濟、“線上”經濟等新經濟將呈現加速發展態勢,數字經濟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新引擎。中國經濟將逐步由“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升級為“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新舊動能轉換將加快。
五是逆周期調節政策空間較大。
與美聯儲等貨幣政策“大放水”相比,我國貨幣政策較為節制,政策空間很大。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美聯儲“量、價”寬松雙管齊下,基準利率大幅降至零,繼向市場注入2萬億美元流動性后,又于3月23日推出無限量寬松貨幣政策。歐盟、日本等多國立即跟進。當前零利率、負利率的國家已經超過40個,貨幣政策刺激力度不亞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期間。與此同時,全球財政政策也大幅擴張寬松,特別是著力支持中小微企業和困難人群,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日本等直接采取“發錢”方式抗疫。
疫情發生以來,我國央行僅在2月20日、4月20日兩次下調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將一年期、五年期LPR利率分別調低30個和15個基點,當前我國基準利率、政策利率遠高于美國等零利率、負利率國家;下調大中型銀行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高居全球前列。為應對疫情,我國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加快,截至4月底,今年已發行超過1萬多億元,同比增長近20%。
六是謹防西方借疫情防控名義對華實行新孤立主義。
疫情暴發給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貿易鏈帶來重大沖擊,一些心懷叵測的國際政客試圖借疫情之名對中國進行污名化,國際社會上甚至出現了向中國追責索賠的聲音。
大國崛起,“新”“舊”沖突難免。我國已是一個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國,盡管實行和平崛起,且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對全球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但仍會遭受到國際上一些不友好勢力的沖擊和干擾。近年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并逐漸升級為科技、金融、政治等全方位博弈,中美經濟脫鉤風險較高。目前美國已經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名義,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敦促美企從中國撤離、限制對中國的進出口等,從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角度全面推進與中國的脫鉤。其他發達國家也跟隨其后。比如,日本撥款22億美元資助日企撤出中國,日本社會各界開始大量討論日本不應過度依賴中國等話題。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將很有可能借助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進行全方位的打壓和遏制,試圖將中國孤立于全球價值鏈和國際分工體系之外,對中國實行新孤立主義。我國對此要高度警惕并做好應對預案,比如加快內需主導增長方式的轉變、加速數字貨幣研發、加強“一帶一路”建設等。
七是疫情對中國是“危”更是“機”。
疫情對中國提出了很多挑戰,但同樣帶來了機遇。中國在全世界范圍內率先奪取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重大勝利,極大增強了全社會、全體人民的“四個自信”,無疑給“自由主義市場”論者上了非常生動和深刻的一課,即使是對中國最不友好的國家,也從深層次上意識到了中國制度的巨大優勢。疫情體現出來的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力挽狂瀾的強大力量和勇于擔當、不怕犧牲的偉大精神,必將使中國在世界上的威望再上一個臺階。因此,在歷史重大關頭,我國要保持戰略定力,堅定走好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