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何惠平
“伴隨著供給側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鋼鐵行業具備了全球最活躍的創新要素和發展方式,商業模式正在實現全面升級。我國裝備水平已經邁向全球的最高端,整體產品結構也正向中高端邁進。我國已經成為鋼鐵行業的制造中心、消費中心、研發中心和投資中心,已經成為世界上鋼鐵行業最具發展活力的國家。”7月24日,世界鋼協主席,河鋼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于勇在由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和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主辦的2020(第十一屆)中國鋼鐵發展論壇(線上)上表示。
中國工程院工程管理學部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胡文瑞發表開幕致辭;于勇,上海期貨交易所理事長姜巖致開幕賀詞。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產業發展司一級巡視員夏農;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一級巡視員呂桂新;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委員,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原冶金工業部副部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鋼鐵研究總院名譽院長殷瑞鈺;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干勇;中國工程院院士毛新平;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等政府相關部門領導、專家,分別圍繞堅定不移、深入推進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鋼鐵產能置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趨勢,我國發展電爐流程的戰略意義,中國鋼鐵行業智能制造發展趨勢,近終形制造技術與先進鋼鐵材料,“十四五”中國鋼鐵發展趨勢等行業和企業關注的問題發表演講。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會長、沙鋼集團黨委書記沈彬,德龍集團、新天鋼集團董事長丁立國,中信泰富特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錢剛,中國一重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劉明忠,敬業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慧明,河鋼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毅仁,上海期貨交易所商品一部高級經理馮夏宗等做了報告。論壇由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范鐵軍主持。
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成果尚需鞏固
“鋼鐵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階段性顯著成效?!毕霓r表示。
他同時指出,但是也要看到,鋼鐵行業長期存在著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尚未根本解決,化解過剩產能成果的基礎尚需鞏固,產業轉型升級的任務依然繁重,鋼鐵行業現狀與高質量發展要求還有很大差距。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體現在嚴禁新增產能的認識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產業集中度有待提高;轉型升級存在差距,突出反映在鋼鐵企業智能化、數字化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整體水平仍有較大發展空間;鋼鐵項目備案管理辦法需要修訂等4個主要方面。
夏農認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鋼鐵行業發展的重要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今年上半年,鋼鐵行業運行保持了平穩態勢,這一成績來之不易。
他表示,根據鋼鐵行業發展趨勢和運行情況,綜合有關方面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印發了《鋼鐵化解過剩產能工作要點》,提出要統籌疫情防控和鋼鐵行業發展,重點做好5方面工作: 一是鞏固化解過剩產能成果,要全面完成化解鋼鐵過剩產能既定目標任務。二是推進鋼鐵行業兼并重組,要切實解決鋼鐵行業布局不合理等結構性問題。三是促進鋼鐵行業平穩運行,充分發揮行業協會作用,結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況和要求,及時了解市場供需狀況。四是提升行業發展質量水平,要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五是修訂鋼鐵項目備案管理辦法,這是加強和改善鋼鐵行業項目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完善產能置換辦法 推動鋼鐵高質量發展
呂桂新表示,產能置換能夠有效鞏固化解過剩產能的成果。根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國新建煉鐵產能2.46億噸,煉鋼產能2.76億噸;退出煉鐵產能2.8億噸,煉鋼產能3.05億噸;累計減少煉鐵產能3498萬噸,煉鋼產能2879萬噸。目前各地煉鐵和煉鋼的平均置換比例分別為1.14∶1和1.1∶1。即新建1噸鐵產能,需淘汰1.14噸舊產能;新建1噸鋼產能,需淘汰1.1噸舊產能。
他指出,現階段的產能置換辦法暴露出來的問題主要有:執行不太嚴格;監管存在漏洞;產能司法拍賣關系不確定;隨著行業生產技術的進步和企業生產效率的提高,出現產能降低、產量增長的矛盾現象等。
呂桂新介紹,基于此,2020年1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與工信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完善鋼鐵產能置換和項目備案工作的通知》,進一步修改完善置換辦法。新辦法按照差別化精準施策、查漏補缺、健全完善等原則制訂,與老辦法相比,有9個特點:
一是重新劃定了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區域。 二是劃定退出產能的標準,以2016年國資委和各省級人民政府上報國務院的產能和2016年及以后建成的項目備案產能為標準進行核定。三是進一步提高置換比例。四是差異化精準施策。五是完善全過程監管。六是規范司法方案管理工作。七是強化政策的可操作性。八是建設項目投產時間以第一個實際建成投產項目為準。九是妥善處理遺留問題。
發展短流程煉鋼
有利于實現鋼廠和城市和諧共存
殷瑞鈺指出,鋼鐵行業以煤為主要能源。特別是高爐長流程,其二氧化碳排放量從1991年的13.87億噸降到了2017年的1.89億噸。作為長流程來說,這當然是不錯的指標;但從全國來看,全行業噸鋼排放量仍是偏高的,主要是因為廢鋼短流程比例太低。
他表示,發展廢鋼短流程將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明顯降低。從布局來看,發展全廢鋼電爐可以進一步降低用電成本,逐步實現鋼廠和城市的和諧共存。
“發展電爐流程的切入口應該從量大面廣的螺紋鋼、線材開始,并且逐步促進中小高爐和與之相應的中小燒結機、中小焦化爐的淘汰?!币笕疴暠硎尽?/div>
他建議,發展廢鋼短流程要做到以下5點:一是要研究制定鼓勵鋼鐵企業充分合理利用廢鋼工藝技術和流程結構的現代化的相關政策。二是建議國家將鋼作為戰略資源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規劃綱要。三是要完善國家資源統計體系,加快建立和完善有關廢鋼產業統計方面的政策和法規。四是廢鋼協、廢鋼加工企業做好基礎性的建設工作。五是要進一步關注國際市場情況。
產業建設是實現流程化智能制造的關鍵一步
“智能制造是技術創新的主要方式和主要路徑,我們可以利用數字化、互聯網+、人工智能3種方式來推進制造業的創新和智能升級?!备捎卤硎尽?/div>
干勇介紹,鋼鐵行業發展智能制造,是通過全流程感知、智能決策等方式,利用在線監測蓄水裝置、融合工業與智能大數據的控制模型等,來提升生產全流程的精準控制水平,實現全流程運行的實時監測。
他強調,要完善流程監測手段,為智能化打牢基礎。要實現過程的監測、大數據的儲存和應用,一些基礎智能化設備就必須要到位。此外,還要發展與流程制造業、智能化建設相匹配的控制理論,包括計算機控制、軟件編程、大數據分析等,通過數字化手段,使上下游的工具協同優化發展。
“鋼鐵行業要構建流程化、智能化的體系,產業建設非常重要。工業互聯網制造業服務平臺是產業創新的模式和流程制造業的新業態?!备捎聫娬{,“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生產中心和消費中心,我們要進一步成為全球的冶金綜合人才教育中心和研發中心,為全球工業發展做出新的重大貢獻?!?/div>
鋼鐵行業兼并重組步入快車道
李新創表示,從目前的鋼鐵行業結構來看,產業集中度低已經成為限制我國鋼鐵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問題:一是無法通過行業自律實現產需的內在平衡;二是難以有效地避免產能過剩和鋼價大起大落;三是難以獲得國際鐵礦石采購的話語權。
李新創分析指出,2019年,我國鋼鐵前10位企業的產業集中度僅為36.8%,千萬噸以上的鋼鐵行業的集中度也僅僅只有52.38%。與之相對的是,水泥行業集中度高達64%,因此水泥的利潤能夠保持在17.5%。此外,鋼鐵行業的下游行業集中度也高達90%。加快提高鋼鐵產業集中度十分重要。
他同時指出,在中國,鋼產量超過1000萬噸的企業有22家,這為企業之間的兼并重組帶來了一些挑戰。日本鋼產量居前2位的企業的產業集中度高達79.6%,韓國鋼產量居前2位的企業的產業集中度高達90%,美國鋼產量居前2位的企業的產業集中度高達42.1%。由此可以看出,中國鋼鐵行業產業集中度低已成為阻礙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
“中國鋼鐵行業的兼并重組進入了快車道。”李新創認為。實踐表明,周期性行業在低谷期往往會出現大面積的洗牌重組。不少鋼鐵企業面臨著不加大在技改、環保安全等方面的投資力度就沒有出路,而若是增加投資,在激烈的競爭下就未必能撐到最后的現狀。兼并重組就成了非常重要的選擇。
李新創強調,兼并重組不是簡單做大。企業應當通過提高企業競爭力,利用規模加特色優勢的雙重優勢,來帶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
編輯:網站實習1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貞里三區26樓 郵編:100029 電話:(010)64442120/(010)64442123 傳真:(010)64411645 電子郵箱:csteelnews@126.com
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法律顧問:大成律師事務所 楊貴生律師 電話:010-58137252 13501065895 Email:guisheng.yang@dachenglaw.com
中國鋼鐵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京ICP備07016269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3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