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全球第一鋼鐵生產大國,也是鐵礦石等大宗原材料全球最大的消費市場,鐵礦石對外依存度很高。當前,我國鋼鐵價格下行,鋼鐵企業環保壓力大,海外礦山計劃擴大明年在中國港口的鐵礦石現貨銷售。圍繞行業相關問題,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價格監測中心劉婕。
行業整體呈現四大特點
如何看待鋼鐵行業在2019年的發展?
劉婕:在國內外不確定性風險加大、國內經濟仍有下行壓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紅利進一步弱化下,2019年我國鋼鐵行業主要呈現價格重心下移、產量增、企業效益減、行業結構有所優化的特點。
一是價格重心整體下移,全年窄幅震蕩。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監測數據,2019年1-11月,全國主要鋼材批發市場鋼材平均價格為每噸4330元,較去年同期水平下降217元。全年價格水平波動幅度較去年同期有所收窄,2019年1-11月,鋼材周平均價格最高價和最低價價差在6%以內,而去年同期為10%左右。
二是產量增長較快,增速先增后降。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9年1-10月份,生鐵產量6.75億噸,同比增長5.4%;全國粗鋼產量8.29億噸,同比增長7.4%;鋼材產量10.1億噸,同比增長9.8%。其中1-5月,全國粗鋼產量同比增長10.2%,為今年以來同比最高增速。
三是受鐵礦石等原材料成本大幅推升影響,鋼鐵企業效益有所降低。根據中鋼協數據,2019年1-10月份,中鋼協會員鋼鐵企業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但銷售成本同比增長了17%,銷售利潤率出現下滑,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而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19年1-10月,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實現利潤2119.1億元,同比下降44.2%。
四是鋼鐵行業內部結構正在持續優化。短流程在生產中應用有所擴大,行業集中度有一定程度提升。按2018年粗鋼產量口徑測算,中國寶武重組馬鋼集團后,中國鋼鐵行業前十企業累計產量將從35%上升至37%。
鐵礦石供需雙方利益分配正向平衡發展
筆者日前了解到,海外礦山均計劃擴大明年在中國港口的鐵礦石現貨銷售,以更快速地應對需求的變化。同時,在銷售定價方面也有了新變化,人民幣固定價格銷售和基于鐵礦石期貨的基差定價開始或較多被采用。對此,你有何看法?
劉婕:我國是最大的鐵礦石消費國和進口國,但在過去較長一段時間,我國在鐵礦石市場上缺乏定價權。隨著我國城鎮化、工業化水平的提高,從中長期來看,我國鋼材消費逐步減少,而目前我國鋼鐵生產結構也發生明顯的變化,廢鋼對鐵礦石的替代性增強,我國對鐵礦石需求也開始減少,而四大礦山的主要鐵礦石消費仍來自中國,我國鐵礦石需求下降,鐵礦石市場向買方傾斜是必然趨勢。
海外礦山擴大在中國港口的鐵礦石現貨銷售,有利于其迅速對需求變化作出反應,搶占市場份額,也降低了由于時間和距離跨度長所帶來的不確定性;采用人民幣結算,為國內買家提供了便利,有利于降低買家的結匯風險;基于鐵礦石期貨的基差定價方式,也是對當前長協、指數定價外的定價機制的探索。
鐵礦石供需雙方應是合作共贏關系,海外礦山擴大港口現貨銷售、人民幣計價結算、探索期貨基差定價等措施,反映出鐵礦石定價權正向我國傾斜、表明鐵礦石供需雙方利益分配正向平衡發展,也是供需雙方在適應市場變動中不斷探索新的、公平、公正的符合雙方利益的定價機制的體現。
2020年需求預計有所增長
為使2020年鋼鐵行業繼續健康穩定發展,你有哪些建議?
劉婕:展望2020年,預計供給端仍相對寬松,需求有所增長,鋼鐵行業價格重心仍會有所下移。為推動鋼鐵行業繼續健康穩定發展,應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將鞏固去產能成果、兼并重組優化行業結構、提升行業綠色發展水平、提高行業創新能力作為重要議題。
一是要鞏固去產能的成果,增強嚴禁新增鋼鐵產能的政策紅線意識。2019年要牢牢守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去產能的成果,嚴防淘汰落后產能死灰復燃,相關部門要對違規違法產能、變相擴張產能嚴肅處理,嚴防以各種形式的違規新增產能。
二是兼并重組推動行業結構優化升級。行業集中度低為鋼鐵行業發展帶來諸多困難,目前,我國鋼鐵行業集中度(35%)離發達國家水平仍有不少差距,離《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中60%的目標仍有較大距離,要積極推進兼并重組,提升行業協同效應。
三是推進鋼鐵行業的綠色發展仍然是重要議題。當前,我國鋼鐵產能布局和區域環境承載能力的矛盾依然突出,企業間節能環保設施水平也參差不齊,通過加大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力度,從而倒逼鋼鐵企業強化綠色發展,倒逼鋼鐵產能區域間合理布局,行業協會也可向企業推薦好的案例做法,提升行業綠色發展水平。
四是提高行業創新能力,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我國鋼鐵行業仍存在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產品附加值不高的問題,一方面,要加大對關鍵技術的研發和人才隊伍的建設力度,加強技術創新,推動行業邁進中高端;另一方面,也要積極推動鋼鐵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發展,將工業互聯網和鋼鐵產業緊密聯合,高度整合全鏈條資源、增強智能化水平、提高有效供給,推動鋼鐵企業向產品和專業服務解決方案提供商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