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萍鄉市作家協會原名譽主席張學龍到方大萍安鋼鐵采風,為他正在創作的文學作品積累素材。
張學龍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江西省作家協會原理事、江西省滕王閣文學院第二屆特聘作家,萍鄉市作家協會原名譽主席,萍鄉學院特聘教授。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小說創作,其中《安源往事》參評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火種》列國家教育部主題圖書出版并參評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大清洋礦》入圍中宣部第十屆“五個一工程獎”參評、并獲江西省第二屆優秀文藝作品大獎。
張學龍先后來到方大萍安鋼鐵安源軋鋼廠盧彧工作室、“高鐵”式參觀通道,感受、體驗企業熱火朝天的生產情況。作為萍鄉本土作家,張學龍對萍鋼的歷史比較了解。“這次見到的方大萍安鋼鐵和過去相比,變化太大了,沒想到現在企業環境這么漂亮!”見到方大萍安鋼鐵綠樹成蔭、廠房掩映林間、地面整潔干凈,張學龍不住地贊嘆。盧彧工作室是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是方大萍安鋼鐵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的一張名片。在盧彧工作室,江西省“雙高”人才、方大萍安鋼鐵安源軋鋼廠工程師廖洪渭仔細介紹了工作室取得的成就,包括技術攻關、技能人才培養、專利等。張學龍對盧彧工作室建制搭臺助力員工成才的成效印象深刻,“通過這樣一個平臺,很好地詮釋了新時代勞模工匠的奮斗精神,不錯!不錯!”
走在安源軋鋼廠“高鐵”式參觀通道,透過“車窗”,見到一根根火紅鋼坯源源不斷從加熱爐出來,從粗變細,逐漸變身為一卷卷散發著金屬光澤的盤條,而整條生產線上卻見不到幾個工人,張學龍感嘆:“現在的生產線真先進,自動化程度真高。”聽說方大萍安鋼鐵還獲評國家3A級旅游景區,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參觀、研學,張學龍稱贊將生產線變成景觀線的創意好,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生動實踐。他表示,這次采風收獲不小,將把所見所聞以藝術的形式進行再創作,融入作品中。(彭云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