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鋼職工超市最近多了幾位新店員。他們或是穿行在過道間,迅速地為貨架補貨,或是站在電子稱旁,接過過往顧客們選購的商品,認真完成打稱工作。
——在新鋼集團后勤文旅事業部綜合雜項作業區的77名職工中,就有60名殘疾人,這也是新鋼集團殘疾職工占比最多的一個作業區。在這里,新鋼集團和后勤文旅事業部打造“三有家園”建設中,組織的力量,溫暖彌補了殘疾職工的缺憾,讓他們都能成為一束光。
——在辦公室里,青年職工張璟慧正認真撰寫作業區臺賬文件,筆跡娟秀,很難想象她是用左手寫的。前不久,她還投稿了新鋼的征文比賽,分享自己在新鋼工作的點點滴滴。
——在另一邊的廠房里,職工唐國鎖在機器旁編織著將要發往煉鐵事業部的編織袋。這位59歲的老職工因為精湛的技藝,去年被公司返聘回崗位……
他們或許和你我不一樣,他們身患殘疾,或是無法傾聽世間的美妙,或是無法開口交談,或是半邊身子沒有知覺;但他們又跟你我一樣,都是奮戰在崗位上的新鋼人!
殘疾職工占比最多的作業區
在后勤文旅事業部綜合雜項作業區的77名職工中,共有60名殘疾人,這也是新鋼殘疾職工占比最多的一個作業區。
但走進廠房,每名職工在忙碌工作中展現的活力,卻不亞于任何一個生產作業區——這邊,數名殘疾職工忙著制作電偶;另一邊,幾名殘疾職工正為編織袋打包。
今年年初,綜合雜項作業區相繼開始承擔編織袋與電偶的制作工作。當前,作業區的殘疾職工正在逐漸上手這兩項工作,制作完成的成品將分別發往煉鐵事業部與厚板事業部,投入到新鋼的大生產之中。
“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通過自食其力實現自我價值,比什么都強?!?0后職工王強告訴筆者。
原先王強曾試著在外面打工和創業,但因為身體原因屢屢碰壁。在了解新鋼招聘殘疾人相關政策后,他選擇來到新鋼,成功通過面試與培訓后,他先后從事過工作服縫紉、標牌設計與制作等工作,如今他正在認真地制作用于煉鋼測溫探頭的電偶。
每次王強到到食堂打飯,總會有不認識的新鋼同事主動幫他端盤子、讓座位;同樣的,即便是身體不便,王強也盡力為其他殘疾工友提供幫助,在食堂吃完飯后,他會打開他帶來的一個大箱子,幫那些行動不便的職工打飯帶回去。為了與聾啞同事交流,王強還自學了手語。
類似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有些殘疾職工上下班都存在困難,于是一些開車職工順路的話就會把他們捎上;有些聾啞職工就醫、體檢時交流困難,一些健康職工就會一同過去陪護,通過手語幫助他們傳達交流……溫暖的互幫互助,儼然已成為他們人際交往的主色調。
用雙手實現自我價值
作業區的領導則向小編講了一個有趣的小故事:
曾有一段時間,林軍頻繁向作業區提出請假申請——這位殘疾人自從2014年進入新鋼后一直勤奮工作,如此頻繁的請假莫非是家中出了什么事情?
經過詢問,作業區了解到林軍家住分宜,妻子也是殘疾人,家中有三個孩子,一家五口與年邁的母親一同居住。在進入新鋼之前,林軍一家的生活只能靠他種地與打零工苦苦支撐,經濟壓力巨大,所以他十分珍惜在新鋼工作的機會。
但隨著家中孩子上學需要接送、母親需要照顧,妻子由于殘疾原因無法協助,只能由林軍一人承擔。他出于無奈,只能頻繁向作業區請假。
在了解到林軍一家的情況后,作業區決定將林軍的崗位由縫紉工調至夜班門衛,主要負責夜間作業區廠房巡查與值守,這樣林軍白天不僅有時間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照顧母親,還有時間買菜、做飯。被迫請假時的愁容不見了,笑容又重現綻放在林軍的臉上。
每每談及此事,林軍眼中總會泛起淚光:“感謝新鋼對我的照顧與關懷,讓我可以自食其力養活一家人?!?/p>
為進一步擴大殘疾職工的就業范圍,新鋼集團后勤文旅事業部還安排部分殘疾人職工到新鋼職工超市、新鋼影劇院、物業等地方上崗,這不僅體現了新鋼作為國企的擔當與社會責任感,更讓這些弱勢群體重新找回了自信、維護了尊嚴,通過勤勞的雙手實現自我價值。
或許,你購買的下一杯青花瓷奶茶鋪的咖啡,就將由殘疾職工泡出——微苦、回甘的咖啡,正如這些特殊又不特殊同事們的生活一樣,峰回路轉、先苦后甜。(萬新東 鄧昊 彭冰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