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通訊員 楊德清
“近段時間我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算賬,算好每天、每周、每月的賬。”首鋼集團水鋼公司智能應用事業部制造修理車間電機修理班班長樂莉于近日跟筆者說。
電機修理班主要負責水鋼電機檢修及現場關鍵電機的巡查。為做好降本增效工作,該班組成員集思廣益、主動作為,從身邊小事做起,一寸線頭、一塊絕緣材料都舍不得丟棄,從細節上“摳”成本。同時,他們還優化電機檢修工藝流程,讓送修電機能盡快返回“現場崗位”,進一步助力經營生產。
該班組有16名從事電機檢修的老師傅,以前他們在電機引出線使用和絕緣材料使用上都是憑經驗進行剪切,數量、尺寸不受控,一定程度存在“大手大腳、寧多毋少”的現象,造成一定浪費。面對目前嚴峻市場形勢,他們積極行動,與成本較真,對電機修理用的引出線、絕緣材料必須用尺子丈量,引出線實際用多長、絕緣材料實際用幾張都如實測量,計劃和套裁人員雙方核實后再進入工序流程。同時,他們嚴格按照不浪費的原則,對用剩且尺寸不夠的引出線、漆包線進行焊接使用。通過將大型電機剪裁下的邊角余料用于小型電機絕緣等方式,嚴格落實材料的管控。相較之前,每年能節約電機引出線200米、絕緣材料約120千克,節約成本近10000元。
在開展精準套裁技術方面,他們將檢修的315千瓦電機繞線模從原有的端部總長240毫米縮短至220毫米,減少了10千克漆包線的使用量,創效700余元;將精準套裁技術用于低壓電機修理,每1千瓦電機使用漆包線量可下降0.05千克左右,每年預計檢修小型電機容量約10000千瓦,可減少漆包線用量500千克,年創效可達3萬余元。
樂莉說,在水鋼堅決打贏降本增效攻堅戰的關鍵時刻,班組職工的成本意識越來越強,都能主動想事、認真做事,為成本降低、創新創效作貢獻,也涌現出很多降本“亮點”。
為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成本,每天,樂莉都要把班組完成的工作記錄下來,并把計劃任務分解到每一名職工,將工序間的銜接落實到每一個細節,做到日、周、月總結,扎實算好成本賬、念好“點滴經”。
《中國冶金報》(2022年12月6日 08版八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