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瑞基是一位執著于創新夢想的追夢人,中國寶武廣東韶關鋼鐵有限公司(簡稱韶鋼)能環部電氣首席師,醉心于技術鉆研,致力于解開現場難題。
創新故事一:“紫荊花式”電纜孔洞封堵法,讓小動物“無孔”出入
眾所周知,電纜孔洞封堵方法是在開關柜停電狀態下通過鋪裝膠泥實現,如果膠泥脫落,老鼠易從孔洞處進入到帶電部位,造成短路事故,因而查看電纜孔洞的膠泥情況是點檢人員巡視的一項重要內容,且一旦發現膠泥脫落,必須停電后才能補充膠泥。
在一次自主成果發布會上,動力作業區的小鄒發布一個電纜封堵的創新課題。當觀眾聽得津津有味時,擔任評委的陶瑞基卻若有所思,發布結束后,他叫住了準備離去的小鄒,并去高壓室現場走訪調研,而后進行專利查新,發現這種封堵方式與眾不同,改變了常規的封堵材料和方法,并可實現電纜運行在線封堵。因此他和動力作業區的人員群策群力,將電纜孔洞封堵方法再次優化,見縫插針式的布局讓小動物“無孔出入”,并成功申報發明專利,1個月內獲得專利授權號。
創新故事二:改進電纜布置的方法,斬除“利刃”排隱患
某日,二電站4F4線路A相發生接地故障,陶瑞基接到通知后,第一時間趕赴現場,跟著外線班人員摸排電纜通廊尋找故障點,最終在能環部二電站北側電纜通廊上的水平電纜支架與垂直支架接觸處發現短路點。找到故障點后,他心中的石頭并沒有落地,由于電纜水平支架與垂直支架交匯處光線不足,有些藏匿在“犄角旮旯”的地方,他一手拿著手電筒,俯下身子查看這些接觸處的電纜情況,沿著幾公里的電纜通廊來來回回巡視。
縱橫交錯的電纜敷設讓他找準規律:當電纜在斜坡敷設時,尤其是橋架水平段與大斜坡角度相交處,角鋼的直角與電纜接觸點在電纜長期重力作用下,電纜的外護套會被擠壓變形,此時角鋼的直角就相當于一把鋒利的刀割破電纜的外護套,裸露的電纜外屏蔽層導電層與角鋼直接接觸而產生放電現象,易造成短路事故進而引發電纜著火。找到問題癥結后,如何解決問題呢?他不斷向自己提問:“角鋼直角太鋒利,試試圓鋼,怎樣避免圓鋼與電纜之間的直接接觸呢?采用電纜膠墊隔離,再采用金屬線捆扎帶固定在圓鋼上,形成一層軟敷墊,就這樣一種全新的電纜布置方法“火熱出爐”。隨后,他又查新、編寫發明專利文檔,在3個月內獲得發明專利授權號。
陶瑞基是一個凡事喜歡“刨根問底”、“深挖根源”的“創新達人”。他認為,創新源于身邊小事兒,只要我們用心發現,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生活中的小細節也可以碰撞出創新的小火花!陶瑞基總結了“一找、二比、三查、四報”的四步創新工作法,即:一找現場難題,分析問題癥結。悉心留意現場難點,研討分析事故起因,凡事多問幾個為什么才能找到其癥結所在;二比方案,對不同方案進行反復推理論證,選擇出一套最佳方案,在現場進行驗證,隨后形成標準文檔;三查新,檢索專利網中已有的解決方案;四申報創新,將形成的固化文檔編寫成技術交底書,在科技管理系統中申報。“創新不是多難的事,關鍵是平時多觀察、多留心、多思考”,“創新就在我們日常工作中,專利的影子無處不在,關鍵是要養成一種提煉總結、時時查新的習慣?!碧杖鸹f,要善于發現存在的問題,勤于思考,積累知識,創新創造帶來的效率提升和難題攻破,能讓我們把工作做得更好。
從業20余年,陶瑞基的發明創造之路從未停止過,他堅持工作、創新“兩不誤”,上班時間埋頭苦干,業余時間抓緊研究。近年來,他申報及參與專利20余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獲得韶鋼優秀科技論文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0項,并獲得廣東省冶金科技成果一等獎、二等獎各1項,獲韶關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獲得韶鋼科技成果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韶鋼優秀管理成果二等獎1項。每一張成績單的背后,凝聚著他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傾注了他追逐創新夢想的智慧和心血。
2015年7月,韶鋼能環部陶瑞基創新工作室正式掛牌成立。陶瑞基團結帶領工作室成員一起創新,工作室連續5年獲得“韶鋼優秀職工創新工作室”稱號,并在2019年被評為“韶關市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
(特約通訊員陳立新 通訊員成霞 施超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