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博是陜鋼龍鋼公司煉鋼廠轉爐作業區4#爐甲班90后爐長,他始終以“進取的精神、奮斗的姿態、奔跑的速度”逐夢創效,先后提出降低測溫頭消耗、高鎂石粘大面工藝技術、建立新的溫度信息聯絡制度等,深挖潛力,提質增效,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
創效“初體驗”
剛到轉爐時,雷博的崗位是取樣工。在工作中,他始終嚴格要求自己,一有空余時間便向老師傅們學習請教。為了確保測溫更加精準,他對比找差距,保證每個測溫頭充分接觸鋼水,精準測溫,堅持每天用長柄取樣勺舀取鋼水,測量溫度。經過50余次的試驗,終于總結出一套最佳測溫姿勢,使測溫頭消耗每班降低0.3支,年可節約1萬余元。
創效“大事件”
自擔任爐長以來,如何冶煉出高端精品鋼,成為他的“心事”。他經常學習新的煉鋼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理論素養。他發現轉爐爐況侵蝕比較嚴重,通過查閱各種資料,發現高鎂石粘大面工藝可有效緩解并減少轉爐維護頻次。他與技術員協商,大膽嘗試,將高鎂石放置于廢鋼斗內,出完鋼水,直接加入轉爐浸泡,停留幾分鐘后搖起濺渣,倒渣后觀察爐況,發現部分高鎂石掉落。他總結過程中的不足,反復實驗,與同事討論,通過調整爐渣粘度、高鎂石的質量與塊度、加入的角度、浸泡時間等,最終實踐成功,從而大大提高了轉爐利用系數,減少了補爐耐材消耗,每月可節省約3萬元。
創效“拿手戲”
他堅持每天提前半小時到崗,了解上一班設備、操作、安全運行情況,利用班前會布置當班生產任務。分廠最初提出不倒爐出鋼工藝時,班組人員從思想上無法突破,認為從鋼水成分、溫度到人員都很難控制。雷博正確引領大家,不斷與搖爐工溝通,最終使不倒爐出鋼爐數從每班的20爐提高至24爐。同時,他積極建立新的溫度信息聯絡制度,通過對轉爐過程化渣、鋼包包況、連澆爐次溫度變化及澆注過程溫度損失等情況統籌分析,確定出鋼溫度,有效提高了中包溫度命中率,每座轉爐月可創效10萬余元。(賈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