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是安徽省勞模、馬鋼高級技術主管。他從事車輪研發工作已有24年。作為項目課題組長,他積極實施863(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973”(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省部級重大專項計劃等項目中,他作為項目課題組組長,帶領技術團隊潛心鉆研、開展關鍵技術研究,取得了17項國家及省部級科技成果,研發的時速200—250公里動車組車輪技術指標優于歐洲進口同類產品,已裝車運行42萬公里,并投入商業運營;研發的時速270公里CL50材質高速車輪,實現我國在高速鐵路車輪技術、產品上的突破,在實施270公里試驗中安全運行了60萬公里,在“新曙光號”、“藍箭號”、“中華之星”等時速200公里等級客車上投入了商業運營;研發的時速350公里高速車輪伴隨“復興號”動車組成功完成了世界最高時速420公里交會試驗,拿到CRCC(中鐵檢驗認證中心)首張認證證書;研發的35噸、45噸軸重用AAR—C+、AAR—CM重載車輪,在北美和澳大利亞市場實現大規模出口。他就是安徽省老模、馬鋼技術中心高級技術主管江波。
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地位被動搖,令他深刻反思
他是學冶金材料專業的,1984年進入馬鋼,被分到鋼鐵研究所物理研究室。從那時起他就與鐵路車輪結下了不解之緣,似乎暝暝之中注定車輪成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他先從鐵路車輪鋼失效分析研究工作入手,歷經此后有重要影響的鐵路行車事故調查、處理、分析工作的歷練,在國內鐵路車輪失效分析領域很快嶄露頭角,1997年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失效分析委員會聘為失效分析專家。
計劃經濟時代給他留下的深刻印象是,中國鐵路太落后了,客車時速不超過80公里,貨車時速不超過50公里、載重不超過50噸;鐵道部“以輪定產”,馬鋼便成了“馬老大”,馬鋼車輪處于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優越境地。然而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作為國家經濟大動脈的中國鐵路,已經不能滿足這個速度,啟動了“鐵路大提速”計劃。
經歷過計劃經濟時代的人應該知道,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命運的偉大變革,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偉大創舉,共和國從此邁開了更加勁疾的發展步伐,各行各業煥發出更加旺盛的活力,人們心中蟄伏的奮斗激情被點燃了。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意味著,競爭的時代到來了。企業也好,個人也罷,都要有真功夫、硬功夫、好功夫,否則就要被時代淘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意味著,思想觀念要轉變了,企業再不能有“老大意識”和“老大思維了”----用戶才是“老大”!用戶才是上帝!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對馬鋼車輪的沖擊直接而又迅速。
作為國民經濟大動脈的鐵路,對新時代爆發出的巨大需求迅疾做出反應,客運高速化、貨運重載化的鐵路跨越式發展戰略應時而生、快速推進。96年初春,鐵道部在鐵科院召開“鐵路車輪現場會”,馬鋼的車輪輪箍質量缺陷被“曝光”,到會的馬鋼領導臉上火辣辣的難受。接著山西大同和太原分別上馬鑄鋼和輾鋼兩條車輪生產線,這意味著國內鐵路車輪生產中將“三足鼎立”,馬鋼結束了一統天下的格局。并且由于鐵路提速需要,馬鋼主導制定的老版國家標準不再適用,而是制定、采信新的鐵道行業標準,通過技術要求的顯著提高了從標準對車輪輪箍產品的準入門檻,并對車輪輪箍產品質量控制、判定形成強約束;此外,按市場化原則鐵道部可實行車輪輪箍全球采購。
鐵路的抉擇對馬鋼而言,無疑是車輪的抉擇;鐵路抉擇了提速,而馬鋼車輪就別無抉擇。集前蘇聯美國歐鐵聯盟標準為一體的運行速度每小時達120公里的KKD快速客車用車輪,HDS貨車用車輪標準出來了。馬鋼干不干?干——以前從未干過,其難度,類似電視機從黑白跨越到彩電,涉及到系統和原理的創新!不干——鐵路提速勢在必行,馬鋼車輪輪箍生產線最終陷于停產并不是危言聳聽!
車輪研發比發達國家落后至少20年,讓他焦急萬分
馬鋼人決定抓主機遇主動出擊,與海外強手爭高下。對提速車輪的研究,馬鋼決策層的思想是極其明確的,就是抓住機遇主動出擊。公司迅速組織技術力量,投入大量的資金開發車輪新產品,在進行生產設備一系列重大改造的同時,對KkD、HDS快速車輪產品開發發起了總攻。
骨子里從不服輸的馬鋼人不相信,完全靠自己建成車輪輪箍生產系統這么難的事都能干好,翻身難嗎?事實證明,翻身真的很難。
知難而退從來就不是馬鋼人的性格,但是,要翻身,要重鑄輝煌,光靠壯志豪情是不夠的,首先要像解剖麻雀一樣進行深刻的自我審視,明白自己差在哪、弱在哪,厘清補短板、爭上游的目標、方向、路徑。激情與理性、斗志與行動力的有機結合才能化愿景為成果。
精神的陣痛是覺醒的開始。馬鋼花大力氣對標世界、解剖自己,調研的結果令人汗顏——發達國家的車輪生產企業已經跑得讓我們只能隱隱看到背影了,裝備條件、技術能力,我們至少落后二十年;產品結構,我們只是人家的零頭,英雄排座次,我們幾近末位。日本住友、法國瓦頓、德國BVV、美國格里芬,這些名字深印在他的腦海里。不能與他們并肩走,就稱不上翻身,更稱不上重鑄輝煌。
差距就是潛力,差距就是動力,差距就是沖擊力。深刻的自我解剖讓馬鋼明確了前進的目標:裝備一流、技術一流、服務一流,產品結構完整。而前進的途徑是:系統的技術改造、系統的共性技術提升、面向全世界的新產品開發、烙進心房的服務意識----這顯然是更高起點的二次創業。
淘汰落后工藝裝備進行系統攻關,是他追隨的路線
高水平的技術改造再造出嶄新的車輪輪箍生產系統。在車輪輪箍用鋼的生產環節,運行了三十余年的平爐----模鑄生產線被推倒了,轉爐—爐外精煉—圓坯連鑄生產線取而代之,車輪輪箍用鋼的生產裝備迅速趕上國外先進水平。進而又新建電爐—爐外精煉—圓坯連鑄生產線,工藝裝備躍居世界先進水平,為冶金工藝技術提升、質量控制和新品種開發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保障。在車輪輪箍制造環節,新上馬的圓盤冷鋸、壓軋系統、數控加工線能力強、精度高,不僅使生產更高效、經濟,還能適應所有用途的產品需求,為實現產品走向世界的目標打下了硬件基礎;經過自動化改造的熱處理工序可控性好、穩定性高,成為高性能要求的高端產品開發的可靠依托;新上馬的在線無損檢測線以其高靈敏度為產品質量把關構筑起堅固的最后一道防線。技術改造后的車輪輪箍系統,由“小米加步槍”躍升至“武裝到牙齒”,裝備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面向高端需求研發高技術產品,是他的主攻方向
高質量的共性技術研究賦予車輪輪箍系統深厚的內功。在車輪輪箍鋼生產方面,輪箍合格率攻關率先突破,非金屬夾雜物這一痼疾基本治愈,曾經失去的輪箍市場數年后全數奪回;潔凈度研究一步一個腳印,直逼世界最高水平,在車輪輪箍植入了安全、可靠的基因。在車輪輪箍產品設計和制造方面,體系化合金化及熱處理技術研究不斷登高,綜合性能控制能力和水平躍居世界前列,奠定了高速車輪、大功率機車車輪等高端產品開發的技術基礎;前瞻性的熱加工及機械加工數字化設計技術日趨成熟,高效、經濟、柔性化的生產技術已落地生效;精確檢測技術全面推廣應用,為杜絕帶缺陷產品流入用戶、防控運用風險筑起更為牢固的籬笆。技術進步為今天的馬鋼車輪輪箍系統帶來了敢與天公比高低的底氣。
高目標的產品開發催生出完整的車輪輪箍產品結構。面對多樣化的鐵路需求和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高端牽引、立足國內、放眼全球的新產品開發之路走出一個又一個精彩。在我國高速鐵路建設尚處于論證階段時,馬鋼啟動了高速車輪預研工作,在高速鐵路發展的每個階段,馬鋼緊密跟進、潛心研究,弄清了高端車輪的技術內涵、自身的短板和需要攻堅的關鍵技術,從提速客車、準高速列車到“中華之星”高速列車,再到“復興號”動車組,產品檔次的逐步提升直至站到最高點,使馬鋼有了一覽眾山小的能力,產品開發之路豁然開朗,一扇扇國內、外市場大門向馬鋼敞開,在國內,馬鋼是整體機車車輪、大功率機車車輪、重載貨車車輪等新產品開發的先行者和中堅力量,在國外,馬鋼的產品遍布世界5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發達國家、地區落地生根,展現出旺盛的競爭力。經過二十余年的努力,“老三樣”塵封為歷史,車輪輪箍系統已具備能適應用戶多樣化需求的產品開發能力。目前,馬鋼順利通過了AAR(美國鐵路協會)、IRIS(國際鐵路行業標準)、DB(德國鐵路公司)、TSI(歐盟鐵路互聯互通技術規范)、RISAS(英國鐵路供應商)等國際鐵路行業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可按任何國家標準生產各種性能的車輪,在國際市場擁有充分的話語權。
搶占和拓展海內外市場,是他最大的愿望
往事歷歷在目。從二十年前的身無長物,到現在的裝備現代化、技術高端化、產品結構完整化,可以自豪地說,馬鋼車輪輪箍系統的翻身仗打勝了。
發展需要奮斗者,機會之門永遠向奮斗者敞開。馬鋼的高速發展為奮斗者成長進步提供了廣闊的舞臺。在鐵路跨越式發展戰略實施后的二十余年中,江波作為技術骨干、負責人始終戰斗在車輪新產品開發、科研一線,是首批安徽省“115”產業創新團隊建設工程創新團隊帶頭人,在馬鋼車輪系統二次創業的道路上留下了扎實的足跡。
在國內,馬鋼滿足了中車青島四方車輛公司、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中車南京浦鎮車輛廠隊客貨車輪的需求,并成功開發出適合我國重載火車用CL65、CL70材質重載車輪,在大秦運煤專線上大批量使用,大大提升的我國鐵路貨運效率。
在國外,馬鋼重載車輪打進力拓維修市場,并鎖定兩年訂單;牽手世界名企阿爾斯通,共同開發印度、巴西、菲律賓市場;發揮重組馬鋼瓦頓協同效應,開辟了馬來西亞和中國臺灣市場,并進一步拓展了印度、南非車輪市場;發揮與軌道交通公司的協調效應,與德國鐵路公司、澳大利亞必和必拓等用戶簽訂了輪對大單,并成為德國鐵路公司在亞洲首家供應商;與中國中車合作,托起了東非版高鐵——蒙內鐵路。
對勤懇的奮斗者,馬鋼用強激勵予以褒獎,他成為首批享受馬鋼優秀科技人員津貼人員、首批高級技術主管,獲得馬鋼勞動模范和安徽省勞動模范榮譽,獲得馬鞍山市重大科技成就獎,成為享受安徽省政府特殊津貼優秀專家,當選為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回望走過的路,他深深感到,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馬鋼車輪輪箍系統的今天;沒有祖國的發展,馬鋼車輪輪箍系統就沒有打翻身仗、重鑄輝煌的機會;沒有馬鋼的高質量發展,就沒有他個人成長進步的平臺與空間。在共和國七十華誕之際,他心中的千言萬語化作兩句話:祝祖國青春永駐!祝馬鋼在改革、發展的道路上步步登高!
下一步,江波將和他的技術團隊,積極響應“交通強國”戰略,搶抓國內軌道交通“大基建”給馬鋼帶來的市場機遇,加速產業鏈延伸步伐,以國際化視野謀發展、闖市場,搭建更大的融合發展平臺,全面深化車輪、軌道交通和收購的瓦噸公司三方融合,相互借鑒分享管理、技術、生產中的先進經驗。同時,積極參與上海交通大學牽頭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于理性設計的高端裝備制造業用特殊鋼研發”項目的研究,努力承擔好該項目課題四——“高端裝備典型構件用特殊鋼的示范應用研究”課題計劃的落實,全力向2020年成功研制新一代時速400公里高鐵車軸鋼的目標發起沖擊,真正把馬鋼打造成全球最具影響力、最具競爭力的輪軸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