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上這樣寫道,常國棟,煉鋼二廠技術質量科技術員,攻克了影響不銹鋼質量與生產效率的多項技術難題,使太鋼超純鐵素體不銹鋼工藝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同時開發出鋼包鋁合金化工藝,填補了國內大型裝備生產鐵鉻鋁合金的空白。
初見常國棟,斯斯文文,鼻梁上的近視眼鏡似乎述說著他對煉鋼工藝的研究深度。記者小心地問:“我好像還沒聽說過您的名字?”常國棟順手拿出手機讓記者看他早晨剛剛看到的一個43歲日本學渣人生逆襲的新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田中耕一,40歲了也只是一家公司不出名的小員工,卻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一個從未聽過的名字,卻讓媒體都炸了鍋,開始了瘋狂的“找人計劃”……
好的故事總是有著發人深省的力量。那常國棟的故事呢?
今年40歲的常國棟,從2001年起一直在煉鋼二廠工作,先后在VOD精煉爐干過主操,在廠里新項目建設時就是工藝技術員,又先后在原來的技術科和安全科做過技術員,伴隨著煉鋼二廠發展一路成長,對廠里整個生產工藝有著很深的了解。常國棟覺得,現場經驗豐富了,在制定一些工藝時就能夠做到敢想敢干,表面上看著有些冒險武斷,其實都有著理論和實踐支撐。
太鋼從2003年起開始開發超純鐵素體不銹鋼。由于超純鐵素體不銹鋼中加入了一種稀有金屬鈦,使其具備了良好的耐蝕性、成形性和焊接性,在汽車排氣系統、電梯行業、太陽能水箱、儲水槽、深沖行業、建筑幕墻與家電等行業均被普遍使用,市場前景廣闊。而超純鐵素體中的鈦元素在煉鋼過程中很難控制,一直是影響超純鐵素體不銹鋼質量提升的攔路虎。
幾年前,常國棟接觸過超純鐵素體不銹鋼的生產,那段時間常國棟曾下辛苦鉆研過鈦元素的控制問題,但當時由于條件有限,一直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辦法。2016年重回新整合的技術質量科以后,廠領導決定讓他帶領團隊正式成立攻關小組,徹底解決超純鐵素體不銹鋼的問題。
常國棟思索著,在現場觀察著,尋找著解決對策。他發現,超純鐵素體不銹鋼生產多年,一些固有的工藝和方法根深蒂固,想要從原有的框架里跳脫出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掌握第一手技術數據,跟班對常國棟來說成了家常便飯,白天晚上跟在操作工旁觀察操作過程出現的問題,他不斷圍繞舊問題,發現新問題。
技術員們基本都有個習慣,就是邊跟蹤邊記錄,常國棟也一樣,他隨身帶著筆記本,現場中遇到的問題都要及時記錄下來,跟蹤過程中突然冒出的靈感也要及時寫下以免遺忘。
無數個日夜,換來了常國棟對超純鐵素體不銹鋼冶煉生產工藝的重新理解和全面掌握。他守在電腦前,將現場的工藝一遍一遍地修改,思路順暢了就一氣呵成,思路卡殼了,就沉思著閉著眼睛想半天,在大腦中重現工藝流程和其中的問題,仔細整理好思緒后,再繼續干。
常國棟說,自己就是個技術員,有著技術員特有的軸勁兒,如果不能將難題攻克下來,他就鉆在里面不出來?,F場工序環環相扣,每攻克一個難題,其實都是一個很艱難的過程,有時就像爬坡,上去的過程很難,用盡了所有力氣,但是找到癥結以后,就像爬到了山頂,才能松口氣。
整整三年的時間,常國棟習慣了神經緊繃的狀態,生產工藝在調整過程中,隨時都會有新情況出現,他得拿出百分之二百的精力去應對可能發生的情況。每一次,他都是在不斷試驗,不斷積累經驗中成長。他也不記得失敗過多少次,灰心過多少次,又重新振作過多少次了,只是覺得,每一次的咬牙堅持,換來的都是峰回路轉的驚喜與收獲。
談及工作的秘訣,常國棟說,大概就是認準一件事,心無旁騖、持之以恒地做下來。堅持堅守,定有收獲。
現在的常國棟,依然在忙碌著,忙碌之余,他依然喜歡看各種小故事。一塊石頭的價值的故事,他信手拈來:一天,一個小和尚跑過來,請教老禪師,師傅,我人生最大的價值是什么?……看著別人的故事,上演自己的故事,守住自己的堅持,這就是常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