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天鋼瞄準做實世界500強
本報訊(記者蔡立軍 實習記者盧小龍 通訊員于鷺)1月13日,新天鋼集團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2021年度管理年會。德龍、新天鋼集團董事長丁立國在會上表示:“2022年,我們就會做實世界500強企業。我把這作為創業30年的獎勵,這只是個開始,我給自己確立一個小目標——未來還要再奮斗30年?!?/span>
丁立國指出,2021年,新天鋼經受住了市場競爭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嚴峻考驗,生產經營取得了超出預算、刷新歷史的新業績。2022年是將集團加快打造成鋼鐵工業典范的關鍵一年,要堅定發展信心,重點做好“十個深化、十個提升”工作,即深化組織效能建設,提升管理效率人均勞動效率;深化對標管理工作,提升趕超一流業績水平;深化工程項目管理,提升項目經濟社會效益;深化科技進步工作,提升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深化智慧制造建設,提升轉型升級發展質效;深化環保能源管理,提升低碳綠色發展水平;深化安全管理工作,提升企業本質安全水平;深化監督審查工作,提升廉政風險防控能力;深化財務資金管理,提升企業生存發展能力;深化企業黨建工作,提升服務保障能力水平。
新天鋼集團黨委書記景悅介紹了2021年集團黨建工作取得的成績,并就2022年緊緊圍繞生產經營和改革發展中心做好黨建工作做出了部署。德龍、新天鋼集團副總裁張紀星全面分析了集團2021年經營狀況,發布了2022年預算。
新天鋼集團執行總裁闞永海提出,2022年是新天鋼發展戰略性調整的關鍵一年,也是集團的“變革年”。新天鋼上下要瞄準“一個目標”(將上海德龍集團打造成為世界500強),秉承“一個理念”(理想不改、創新不止、事業向善、惟有奮斗),做到“兩個明確”(明確“變革年”的總體定位、明確年度總任務),深化“六大愿景”(黨建鑄魂的引領作用、綠色發展的示范作用、創新成果的驅動作用、精益管理的核心作用、數字賦能的變革作用、幸福工程的帶動作用),實現“七大提升”(基石砥柱鞏固提升、工序匹配優化提升、經營利潤大幅提升、人才優勢顯著提升、工作氛圍凈化提升、企業發展穩步提升、“一帶一路”倡議提升)。
酒鋼重點發力低碳、智造、科技創新
本報訊(記者王漢杰)日前閉幕的酒鋼集團七屆二次職工代表大會確定了酒鋼2022年經營奮斗目標,即實現營業收入1200億元、產值1012億元、利潤23.5億元;生產鐵890萬噸、鋼1060萬噸、鋼材1035萬噸(其中不銹鋼材97萬噸),生產電解鋁163萬噸、鋁加工材50萬噸,發電220億千瓦時;固定資產項目投資53.27億元,科技投入強度達3%以上,年末資產負債率不高于68.2%;工亡和群體性人身傷害事故為零;主要污染物達標排放。
會議提出,2022年,酒鋼要堅持綠色低碳發展,全面啟動碳達峰工作,計劃投資11.5億元實施16個項目,加快推進鋼鐵產業超低排放改造;堅持高質量發展,確保主要指標不退步、成本指標不升高;大力開展節能降耗和經濟技術指標提升行動;強化資源保障,提升自備礦山產量,開展戰略性礦產資源找礦行動;優化整合區域營銷體系,完善“技術+營銷+服務”模式,形成“拓市場”“占市場”合力;要以目標導向推進產品研發,聚焦核電、電子、石化、建筑、交通等領域,大力開展重點關鍵材料的研發與應用,實現從“拓市場”到“占市場”的轉變;重點推進第四代核電用不銹鋼、氫燃料電池用不銹鋼、高強度熱鍍鋅汽車用鋼、電池用鋁箔坯料、工程車輛液壓鑄件等高端產品的研發。
此外,酒鋼要協調發展,做精做強鋼鐵產業,打造高品質碳鋼產業鏈和精品不銹鋼產業鏈;做優做活有色產業,打造鋁產業鏈;優化調整能源結構,打造電力能源產業鏈;搶抓新能源發展機遇,打造裝備制造產業鏈;持續推進“三化”改造,投資48.2億元實施66個改造項目,推進集智能工廠、智能運營、智能裝備為一體的智能制造體系建設,構建“可視化數字孿生酒鋼”;持續完善績效考核管理,倒逼各單位主動作為;全面推行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推進三項制度改革舉措穿透式落實落地,常態化開展管理人員公開競聘、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機制;不斷完善集紀檢、審計、風控、法務、合規、工會、監事為一體的大監督體系。
攀鋼持續提高“六種能力”
本報訊(記者孟祥林)1月22日,鞍鋼集團攀鋼召開四屆五次職代會,明確了2022年工作的總體要求、生產經營主要目標,要求突出抓好“五項重點攻堅”任務,重點持續提高“六種能力”,努力成為支撐新鞍鋼建設的“五個重要一極”(新鞍鋼加快融合發展的重要一極,新鞍鋼戰略轉型升級的重要一極,新鞍鋼科技創新驅動的重要一極,新鞍鋼鑄造大國重器的重要一極,新鞍鋼改革引領發展的重要一極)。
“五項重點攻堅”任務包括:全力以赴爭取紅格南礦區礦權,強力推進高爐渣提鈦產業化攻關,堅決抓好熔鹽氯化鈦白粉及海綿鈦擴能項目,深入推進專業化整合與管理架構重塑,切實加強全面預算管理與全面對標工作。
“六種能力”包括:堅定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持續提高科技支撐能力;全面開展對標趕超行動,持續提高提質降本能力;深入推進產銷高度協同,持續提高市場服務能力;牢牢把握市場導向原則,持續提高深化改革能力;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持續提高生態友好能力;突出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持續提高效率提升能力。
《中國冶金報》(2022年2月15日 01版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