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200”
從“0”開始,是因為我們早就身在數據與信息的寶庫而不自知。
自2018年8月開始,通過移植加開發相結合的方式,以第一批能源分析、安環檢查、生產日報、庫存日報、質量檢查、智能燃燒等系統的上線運行為主要標志,撫順新鋼鐵系統管理平臺開始將數據點連接成數據序列,形成多緯度報表,向使用者提示其趨勢性、規律性與異常性。
通過近2年的努力,如今管理系統已經涵蓋了生產、經營、工序、設備、能源、質量、安環、財務、對標、執行、改良改善、生活服務等十幾個領域,并悄然改變了廣大新鋼鐵員工的工作甚至生活習慣。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對于系統管理平臺,他們有什么話想說。
汽化操作員王麗英:我們是去年11月份開始進行加熱爐集中操控的,來到現在的環境下工作,第一個感覺就是心情舒暢。我們現在全部是通過管理系統遠程操作,勞動強度降低,安全性提升,工作效率也隨之提升;另外,原來現場的噪聲非常大,溝通基本靠喊,現在再也不用大聲說話了。
銷售管理師韓紅毅:通過使用銷售日報表,我可以清晰地看到各區域的產品流向和發貨完成進度,及時了解當前價格,通過對比區域間利潤差,可以給我提供銷售流向及努力方向。
責任調度管理師孫東利:過去,我們習慣了各自為戰,調度只管下達生產指令就可以了,其它的信息都靠電話溝通?,F在,通過系統集成,引入智慧化管控理念后,生產、安全、環保甚至員工健康信息都集合到了一起。我們之間既有分工,又有協同,再通過系統管理平臺的支撐,讓調度室真正成為公司生產的智慧中樞。
檢測管理師朱秀芹:我每天都關注原料質量管理系統,其中數據分析的指導性和可追溯性,對我的工作幫助最大。同時還可以對異常及時發現處理與跟蹤,現在越來越離不開管理系統了。
高爐責任工程師劉建剛:以前休風停爐才能得到現場數據,現在《爐頂熱成像》遠程監控,能夠讓有經驗的管理人員實時掌握氣流分布異常,提供操作者調整建議,避免事故擴大化,為高效解決生產異常提供依據。各版塊的上線,提高了現場異常發現效率,降低了部分崗位勞動強度,實現了煤氣區域各崗位搬離現場,實現集中控制,改善工作環境。
設備管理室主任孫超:作為一名設備管理系統的需求、設計人員,在整個系統開發的歷程中,我感受頗深。在信息化快速發展時代,系統工具變成主要輔助手段,從數據的收集,到轉換分析,再到展示,我都全過程參與,不僅在設備管理能力上得到了提升,從參與者的角度來說,內心更充滿了自豪感和成就感。
科技管理工程師許奇志:我每天到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看前一天的會議紀要,然后查看原料質量情況,各工序技術指標,通過對一系列數據的掌握,徹底改變了原來數據不準確、不及時的情況,判定質量異議更準確、更迅速,也可以更好地支撐生產廠的工作。
后勤管理師劉莉:疫情期間,公司上線了員工訂餐系統,全部通過系統自動管理,徹底改變了原來電話、微信訂餐數據不能及時規整、數據信息不準確、來源不可追溯等弊端,改變了原來安排專人接聽訂餐電話的模式,讓她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為員工服務之中。
一路同行,我們收獲良多
收獲一:我在新鋼鐵開飛機
熱風爐操作崗位遠程集控,是撫順新鋼鐵第一個Pulpit(飛機駕駛艙)集中操控室項目(上圖)。煉鐵廠熱風、布袋、環保除塵等18個操作室實現了3人集控操作,集控室的環境大大改善(下圖為過去的操作室),通過引入實時績效的概念以及CCTV、API、PPI、HUD、HMI等技術的應用,形成了事前預防、事中監控分析、事后管理和評價的全過程體系,達到了管得好、說得清、看得見的效果。操作人員的薪資待遇也得到了明顯提高。大家笑稱,干了這么多年,沒想到我在新鋼鐵還“開上了飛機”。
收獲二:最佳拍檔
200個開發系統,每個版塊都有一個固定搭配,即專業工程師和系統開發人員的結合。每一個系統,都基于實際需求進行規劃,系統之間相對獨立又互相關聯,每個系統上線之前都要經過無數次地溝通,開發人員在工藝方面有些了解不夠透徹,專業人員對具體的需求也會在試用中多次調整,大家就結成了最佳拍擋,一點一滴互相學習,互相配合,互相成就,共同從0走到200。
收獲三:新鋼鐵的“后浪”
由撫順新鋼鐵廣大青年骨干員工組成的跨部門、跨專業的精細化管理工作室,在高標準完成系統管理平臺的開發工作過程中,特別注重對人才的發現與培養。通過常態化的技術研討與交流,搭建員工興趣小組等方式,涌現出了周德剛、齊寧等一批系統開發帶頭人;黃鵬、曹明等系統開發新生力量以及楊曉鋒、佟金海等系統管理平臺開發項目的積極推動者。
目前,撫順新鋼鐵系統管理平臺已經實現了由分鐘級向秒級數據處理能力的跨越,實現了日均6G以上的數據量,煤氣報警系統已經通過90個點位的集中采集覆蓋全廠各區域,周數據量達到4000萬筆。
未來,撫順新鋼鐵系統管理平臺將在形成多緯度報表,向使用者提示數據趨勢性、規律性與異常性的基礎上,圍繞視頻監控、三維數字地圖、智慧管控等方向,向預測未來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