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方大萍安鋼鐵湘東軋鋼廠朱增玲技能大師工作室獲評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為萍鄉市首個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技術服務成實力“硬核”
2017年5月,朱增玲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并建立了工藝技術小組、綜合培訓小組、機械小組、電氣小組和小改小革小組,利用工作室這一平臺交流經驗,理性分析問題,拓寬解決問題的工作思路。
工作室成員秉承“工匠精神”,扎根現場,立足實際,將科技攻關與小改小革相結合,致力于攻克技術難題,服務于生產,先后完成高棒穿水冷節能改造項目、高棒Ф12五切分生產攻關、高棒Ф28生產工藝優化、降低吐絲管消耗攻關、高線加熱爐同時使用兩種不同的煤氣等科技攻關項目,并達到預期目標,為公司創造豐厚的經濟效益的同時,降低了員工勞動強度,提高了作業率。
以在高線加熱爐同時使用兩種不同的煤氣、實施消化轉爐煤氣的改造為例,由于該公司湘東生產區高爐煤氣用戶多,高爐煤氣管網壓力較低,高線經常性要限煤氣用量,對高線生產組織造成了較大的影響。針對這一生產矛盾,朱增玲技能大師工作室成員對高線加熱爐均熱段煤氣管網和控制系統進行適當改造,實現了既可以燃燒高爐煤氣,又可以隨時切換轉爐煤氣。改造后,轉爐煤氣回收量大幅度提高,同時置換的高爐煤氣又能供給其他用戶進行生產。據測算,此改造每年轉爐煤氣新增回收率可創效800多萬元。
降低吐絲管消耗攻關,則在進一步提高吐絲管軋制噸位的同時,提高了作業率和產品外觀質量。吐絲機是高速線材生產的關鍵設備之一,運行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對吐絲管進行磨損,當磨損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更換。2019年,圍繞“穩定吐絲圈形”和“提高吐絲管軋制噸位”兩大攻關課題,在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頭人朱增玲帶領下,工作室成員一方面根據軋制的規格品種合理調節好吐絲溫度,調整好張力,加強日常運行監護,減少盤條甩尾現象,減少對吐絲管的磨損;另一方面,加強對吐絲機的監控,做好日常維護和周期性維護,根據軋制情況及時調整吐絲機超前率,確保吐絲機振動和動平衡的相關參數在可控的范圍內。如此一來,攻關效果明顯。
在小改小革工作中,工作室從生產需求出發,通過改革設備弊端,有效規避了生產安全風險,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提高了工作質量。在技能大師工作室的引領和推動下,僅2019年,該廠小改小革活動參與人數達341人次,完成小改小革項目141項,創效188.86萬元。
在優化經濟指標方面,工作室創立兩年多來,通過整合技術人才資源,形成團隊合力,助推湘東軋鋼廠主要技術經濟指標不斷優化,節能降耗效果顯著。與2018年同比,2019年,該廠高棒、高線實物成材率雙雙創歷史新高,同比分別提高0.173%、0.018%;高棒電耗創新低,同比下降1.554kwh/t;高線、高棒煤氣消耗同比分別下降13.047m3/t、0.235m3/t;高線、高棒新水消耗均創新低,同比分別下降0.317m3/t、0.064m3/t。2019年,該廠噸材成本比計劃節約10.96元,實現降本增效2334萬元。
“傳、幫、帶”育人成材
高技能人才的培養是提高企業員工整體素質,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良性發展的重要一環。朱增玲技能大師工作室成立伊始,就把人才培養和技術創新列為兩大主攻方向,有的放矢開展相關工作,并取得了較好成效。
抓好后備人才的培養,采取培訓和激勵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目前,朱增玲工作室成員18人,其中1名高級工程師、2名高級技師、4名工程師、3名助理工程師、5名技師、3名高級工。為了培養高素質的技術工人和高技能復合型人才,一方面,工作室成員充分發揮技能大師及其團隊的領軍帶動作用,以工作室為平臺,在內部采取崗位練兵、單點課、“1+N”師帶徒、經驗交流會等多種方式,通過“干中學,學中干”的學習與實踐,既能為生產解決新工藝、新技改、新設備以及生產過程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又建立了技術、技能人才的孵化基地。另一方面,運用激勵手段抓好后備人才的培養,譬如提高技術人員的工資待遇,并根據技術工人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低重新聘任技術等級;通過分層級考核,用業績說話,拉開分配檔次等激勵政策營造“比學趕超”氛圍,提高技術工人的整體素質。
柳輝,工作室成員之一,加熱工程師,在工作室濃厚的技術交流、創新氛圍中,得到快速成長,他與工友合作發明的“推鋼式加熱爐入爐滑軌結構”和“單臂吊裝小車”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成為小有成就的技能型人才。
推鋼式加熱爐入爐滑軌結構是提供一種適用于推鋼式加熱爐的無水冷入爐滑軌,以解決高溫環境下其他形式滑軌易變形、漏水等實際問題;通過合理控制爐膛壓力、將出鋼機頂桿冷卻水改為自動控制、改進出鋼機頂桿等措施,使高線加熱爐的出鋼槽磚使用壽命由原來的2年提高到了5年,高棒加熱爐的出鋼槽磚使用壽命也達到了3年。
技術工人張志國針對高線和高棒生產線上電機與傳動軸之間聯軸器拆卸困難的難題,利用杠桿原理巧妙地設計制作了簡易拉拔機裝置,有效解決了聯軸器設備在線使用較長時間后,由于生銹、積塵等原因導致拆卸費時費力的難題,大大提高了更換旋轉類設備的工效。
工作室成立以來,已培養出既懂高線又懂高棒的復合型軋鋼工共20人,1名助理工程師晉升為工程師,2名軋鋼工晉升為助理工程師。工作室成員的小改小革成果已獲得4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工作室已成為該廠高技能人才施展才能的舞臺。
工作室領頭人是專業“大伽”
工作室領頭人朱增玲,軋鋼工高級技師,一個踏踏實實鉆研技術的專業技術人員。自1996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軋鋼專業。長期在一線摸爬滾打,讓他擁有了豐富的實戰經驗,加上好學、踏實的工作態度,朱增玲一步步成長為技術骨干。他處理問題時思路清晰,判斷準確,并練就了擅長料型調整和準確判斷故障點的絕活,“只需聽軋機運轉的聲音,就能判斷該架軋機是否需要調整”和“通過看成品盤條表面尺寸,就能判斷精軋機組是導衛還是錯槽影響成品質量,也能看出中精軋料型出現的問題”。
憑著過硬的技術和出色的業績,朱增玲先后榮獲了萍安鋼鐵勞動模范、萍鄉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國鋼鐵行業技術能手”“全國技術能手”“江西省優秀高技能人才”“江西省首席技師”等榮譽稱號以及國務院特殊津貼。
成立以他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后,針對該廠軋鋼工和調整工這兩個關鍵工種的高級技師、技師較少,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相對較弱的狀態,朱增玲帶領工作室團隊進行帶徒傳技、技能攻關、技藝傳承、技能推廣等工作,提高軋鋼工和調整工等關鍵崗位人員的整體素質,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成本,適應企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朱增玲技能大師工作室已成為萍安鋼鐵響當當的一張名片。
此次獲評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對于朱增玲和他的團隊來說,意味著新的征程,新的開始。面對更高的平臺,他們將一如之前一樣,激情滿滿、干勁滿滿,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做出色的新時代軋鋼人?。ㄅ碓铺遥?/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