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鋼股份煉鋼作業部傳來捷報,于2019年10月15日始,截至2022年3月15日,歷時兩年零五個月,該作業部4臺板坯鑄機連續不漏鋼澆鑄累計達2000萬噸。其中,1號鑄機連續不漏鋼澆鑄時長6年多,累計連澆突破1300萬噸。該兩項紀錄的誕生,標志著股份公司板坯連鑄機系統及單機高效生產能力雙雙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成為首鋼人自我超越、極限突破的生動注腳。
從單鑄機不漏鋼到多鑄機系統不漏鋼,“量”的疊加背后更是“質”的提升。近年來,股份公司認真落實集團高效生產、高效制造要求,通過認真總結前期單鑄機不漏鋼操作經驗,該公司煉鋼作業部以系統思維為統領,梳理形成了板坯連鑄機“123”防漏鋼操作及管控體系?!?”即為“1張清單統全局”,吸收行業及內部經驗教訓,將全工序漏鋼關鍵環節細化為82個控制點強化控制,建立形成漏鋼風險“清單化”管控體系,確保隱患發現在前,處置在快,解決在實;“2”即為“2項技術強支撐”,組建常態化技術攻關團隊,點滴推進澆注保護技術升級,持續優化設備維護技術,為板坯連鑄機穩定澆注奠定了堅實基礎;“3”即為“3項措施保落實”,以標準化閉環控制措施,高技能人才教育培訓跟進措施,多工種、多專業協同聯動高效協作措施為系統跟進,確保標準化、體系化管控落深落細落到位,形成“力出一孔,心向一處”的高效執行局面。
兩年多來,首鋼股份煉鋼作業部著力管控開澆停澆兩個關鍵時間,持續跟蹤坯頭坯尾超5000個澆次,確保受控率達到100%。針對結晶器冷卻水流量、結晶器專家系統、振動系統,以及相應的液壓、潤滑系統24小時實施監測管理,全面實現系統預警功能。通過加強人才接續培養,中高級連鑄工以上技能人員占比66%以上,實現管理和技術效能轉化為鑄機高水平發展的效率。
據了解,首鋼股份煉鋼作業部此次兩千萬噸不漏鋼的實現,是在鑄機效率持續提升,冶煉品種難度日趨增加,快換中包、插隔板等非穩態澆鑄工藝逐步增大的常態化生產情形下實現的,“含金量”十足。整個過程充分體現了深度開發鑄機單機生產潛力、深度發掘煉鋼流程協同效率。大倒角、小倒角和直角結晶器最高拉速再創新高,其中高牌號無取向硅鋼拉速提升20%。其間,伴隨著新鋼種的研發產出,多樣化的保護渣試驗在解決潤滑和傳熱的同時,不穩定性隨之增加。股份煉鋼作業部堅定信心,越是困難越向前,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謀求防漏鋼前置管理,把防漏鋼操作貫穿工藝技術提升的全流程,實現了零隱患管控升級,過程風險穩定受控。
面對鑄機穩定運行和效率提升的雙重挑戰,首鋼股份煉鋼作業部“劉建斌創新工作室”迎難而上、破題解難,系統分析了投產以來發生的漏鋼現象,總結出零漏鋼的六大威脅,分類施策,一體化推進。作為工作室負責人,首鋼工匠劉建斌率先垂范,查資料、深研究、做實驗,日常作息隨著甘特圖波動,在細致復雜的工作中求得最優解。黨員骨干李杰扎根現場,從大包到中包、從坯頭到坯尾,不放過一爐“數據”,在不厭其繁、不厭其細的數據分析中,推進了連續澆鑄技術日有所進,日有所成。工作室的同志們奔著問題去,帶著答案回,把現場當成戰場,把目標當作使命。在攻克柔性連澆工藝應用于無取向硅鋼常態化生產過程中,無限制在線調寬、插隔板技術、中包快換等技術都給漏鋼控制帶來較大風險,尤其是中包快換的短時間內,極易造成無取向硅鋼裂紋產生,進而引發漏鋼問題。工作室從基礎原理研究出發,在優化工藝、設備升級、完善操作三個方向進行研究,敲定了高液位飛包、短距離快換和精細操作三項措施,使快換時間縮短了近60%,規避了中包快換過程的漏鋼風險。在此過程中,工作室先后制定標準化作業指導書36個,操作技術要點和應急事故處理預案30個。
鑄機澆鑄仍在繼續,不漏鋼紀錄還在刷新。在集團“兩會”精神的指引下,首鋼股份煉鋼作業部抓住當前良好的發展機遇,堅持守正創新,勇毅篤行,深入開展鑄機效能提升工作,努力朝著高效、穩定、綠色、智能的高水平連鑄方向不斷前進,扎實推動股份公司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