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鋼工業技術與河北省冀交能源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河北省首個氫能高速示范項目正式啟動。目前在建的2條氫能高速運輸專線已進入設計施工階段。此次合作,是河鋼工業技術加快氫能綜合利用產業布局,助推河北省綠色交通發展,積極構建高效便捷、綠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新格局又一新的實踐。
今年以來,河鋼工業技術緊跟河鋼集團能源結構轉型升級步伐,聚焦“低碳發展、綠色制造”,積極探索產業發展路徑,從“氫能核心技術產業化”,到“氫能多場景綜合利用”,再到“搭建新能源智能管控平臺”等一系列舉措,不斷打造河鋼氫能多元化示范應用場景,助力集團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
開展多元化氫氣技術攻關,奠定氫能產業發展基石
隨著河鋼集團張宣科技全球首例120萬噸氫冶金示范工程建成投產,DRI金屬化率及其它各項技經指標不斷提升。在此背景下,河鋼工業技術承接河鋼集團“氫冶金注氫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課題”。該課題旨在實現在張宣科技原有氫冶金工藝氣回路添加一部分“綠氫”,進一步降低碳排放,使氫冶金工藝綠色清潔程度更高,為最終實現全氫或接近全氫冶金生產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河鋼工業技術還積極探索多種制氫途徑,通過集團豐富的副產氫優勢,加大多元化氫氣制備技術研發力度,重點圍繞“分布式低成本氫氣制備”及“大規模低成本綠氫制備”技術攻關,實現高效低成本氫氣制備,為氫能產業提供相對廉價的氫氣資源保障。目前,以合作運營模式建設的1500Nm3/h分布式甲醇制氫項目,將采用甲醇水蒸氣重整技術,通過輸氫管道為加氫站輸送氫氣,形成制氫加氫一體化模式,有效降低氫氣加注成本,該項目計劃2024年年底投入運營。項目運營后,將成為國內最大的甲醇制氫加氫一體站,是多元化站內制氫的有效探索,可實現每年二氧化碳減排量4200余噸。
布局加氫網絡建設,促進氫能廣泛應用
加氫站作為連接上游氫氣氣源與下游應用場景的重要紐帶,河鋼集團于2020年8月在邯鄲建成了我國鋼鐵行業首個固定式加氫示范站,此后又在唐山建成兩座加氫站,對推動氫能應用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戰略引領意義。除自主建設外,河鋼工業技術還依托與中石油合資成立的河北昆侖大河新能源有限公司以及產業鏈合作伙伴,全面推進京津冀地區加氫站網絡布局,截至目前以多種合作方式建成運營5座加氫站,大力促進了氫能廣泛應用,也為綠色交通提供了有效支撐。
拓展氫能多場景示范應用,構建氫能綠色交通體系
河鋼工業技術依托集團運營場景及運力資源優勢,以氫能綜合利用為切入點,促進鋼鐵行業深度降碳減排。通過聚焦京津冀主要物流運輸通道、港口等場景,全力推進氫能產業渠道端建設,不斷拓展氫能多領域應用。
目前,河鋼工業技術已在唐山、秦皇島、承德等地投入運營7條綠色商業運輸專線,逐步形成了以唐山為核心,輻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的氫能綠色交通網絡,助推氫能交通從“示范化運營”向“商業化應用”加速邁進。
強化科技創新驅動,加快培育氫能產業核心技術研發
河鋼工業技術堅持以技術為引領,加快產業核心技術培育,持續加強氫能技術協同創新,聯合華北電力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未勢能源、唐山交大榮創建立氫能綠色交通應用技術創新中心。
創新中心通過聚焦產業鏈運營低成本化、氫燃料電池系統長壽命化、氫氣制儲運加用及電力能源儲存高效利用等方面開展技術研發。通過一年時間的開發研究,將現有氫燃料電池成本降低10%,氫能重卡氫耗降低12%,加氫站運營成本降低22%,通過產業鏈成本進一步降低,逐步實現與柴油重卡、電動重卡競爭力進一步加強。另一方面,河鋼工業技術依托唐山市優厚的資源及應用條件,以河鋼集團唐鋼公司為平臺,積極開展氫儲能示范項目,填補唐山市氫儲能領域的空白。根據創新中心產業發展規劃,開拓以離網型直流微網光儲充一體化超充電站、專用輕量化液冷電池箱、液冷充電樁及其控制系統等方面為主的電力儲能節能相關項目,持續打造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氫能產業低成本運營和規?;l展。
搭建新能源智能管控平臺,推動產業鏈向平臺經濟轉型發展
河鋼工業技術加快推進新能源全產業鏈布局,以加強新能源管控和運營為出發點,大力推廣新能源綜合智能管控平臺運營,平臺從智慧物流、渠道建設和資源匹配三大方面為下游用戶提供一站式新能源解決方案,逐步構建可持續性商業化運行模式。該平臺投入運營后,實現了從能源流和運輸流兩個維度對運能情況的有效監管和調度,大幅提高了新能源物流運行效率,在助力用戶實現降本增效新突破的同時,進一步提升了市場影響力。同時,與雄安國創中心以共建實驗室的形式就城市綠色交通智慧平臺的開發建設達成戰略合作。該平臺將通過綠色物流、智能管控、能源平衡、安全管理、金融服務、碳交易、碳資產計算等多種功能,實現交通產業“實體化+平臺化”雙軌制發展路線。城市綠色交通智慧平臺上線后將促進河北省新能源交通產業跨越式發展,并有望成為全國第一個城市級綠色交通平臺。
下一步,河鋼工業技術將深入貫徹集團決策部署,不斷探索布局氫能綜合利用,以氫為基礎,打造氫電光儲聯合發展。產業布局聚焦技術和成本兩個方向,著力解決清潔能源的分布與使用不匹配問題。在產業研發方面,將重點推進智能化、高安全性的技術與產品,加快產業規?;痉稇?,促進新能源產業整體融合,真正實現能源結構和應用變革。(周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