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大市山西臨汾,以煤、焦、鋼為主的傳統產業占全市工業比重高達八成。近年來,臨汾市狠抓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向“綠”而行,通過產能升級、數字賦能等綠色轉型發展,推動其競逐新賽道。
煤炭:加快綠色開采
位于臨汾市古縣古陽鎮古陽村的金谷煤業,一座現代化廠區與郁郁蔥蔥的連綿群山融為一體。在這里,“產煤不見煤、采煤不見矸,矸石不外排”。
金谷煤業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們邊采煤、邊充填,通過矸石返井充填和無煤柱綠色開采新技術,最大限度回收資源,避免煤體損失,增加采煤量,實現了煤炭的‘顆粒歸倉’,更是在稅費減免、產能置換方面充分享受綠色開采政策紅利?!?/div>
憑借矸石返井充填開采,金谷煤業在臨汾市煤礦綠色開采名錄中獨占鰲頭,而這一做法可以解決矸石場長期占用大量農田(林地)的問題,杜絕了矸石堆場造成的水土流失、滑坡等次生災害,降低了礦井環保管理壓力,減少了工農關系矛盾。
“一煤獨大”是臨汾作為典型資源型城市的“典型特征”。古縣金谷煤業是臨汾市加快推進煤礦綠色開采建設的一個縮影。該市大力推廣不同區域、不同開采條件適宜的綠色開采技術,逐步提高煤炭清潔開發利用水平,全力打造綠色能源。
近年來,臨汾市深入推動能源革命,加快推進煤礦智能化建設,全面開展煤炭綠色開采試點。截至目前,臨汾全市已建成18個煤礦綠色開采試點。2023年,臨汾市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到89%。
焦化:打造“綠色工廠”
只需輕輕按鍵,便能自動控制裝煤、推焦、攔焦、熄焦全過程。在臨汾市立恒焦化廠“一鍵煉焦”集控中心,大屏幕上清晰顯示著焦爐設備的運行情況?!耙绘I煉焦”提升了生產效率,在同等能耗情況下,每天可多生產焦炭300噸。
數智賦能能源革命。臨汾市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設備智能管控為切入點,在設備健康管理、智能配煤、供應鏈協同、安全監控等方向開展數字化轉型。
截至目前,臨汾全市運行的焦化企業已全部開展了工業互聯網應用,立恒焦化廠率先實施了山西全省第一個5G+一鍵煉焦融合應用項目;規劃布局的先進產能大機焦項目全部設計應用了5G+一鍵煉焦融合應用項目。
焦化是臨汾傳統支柱性優勢產業,為改變過去粗放的生產形態,提高產業的集中度,近年來,臨汾市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加快綠色發展,全面推進節能降碳、超低排放改造和綠色工廠打造,全市焦化企業單位產品能耗較2018年下降了20%,保留焦化項目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打造了安澤永鑫“綠色工廠”。
官方數據顯示,臨汾市焦化先進產能由2018年初的535萬噸提高到2022年底的959萬噸,先進產能占運行產能比重由22.86%提高到59.59%,2023年年底先進產能占比將達到100%。
鋼鐵:綠色高端發展
生產線上,一圈圈焊絲鋼盤條由粗變細,裹上了金色的“外衣”……這是山西晉南鋼鐵集團旗下的恒瑞昆新材料技術有限公司鍍銅車間內的一幕。這些采用世界先進技術生產的鍍銅焊絲將被用于鋼結構建筑、電力、能源等領域,不僅大大提高了產品附加值及資源利用率,其中的高強度焊絲產品還填補了西北、華北區域市場空白。
這是臨汾市鋼鐵產業轉型發展、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
鋼鐵是臨汾又一傳統支柱性產業,曾因環境污染問題而面臨多重壓力和挑戰,而其加快產業升級轉移、實現綠色低碳發展事關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局。
臨汾市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以數字化轉型為主要抓手,推動鋼鐵行業生產過程數字化監控及管理,加速業務系統互聯互通和工業數據集成共享,實現生產管控一體化。力促鋼鐵行業早日實現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發展的新局面。
目前,臨汾全市鋼鐵行業已實現較高的數字化水平,并在山西全省率先探索建設了5G+一鍵煉鋼、廢鋼自動定級等典型應用場景,取得了良好效果,煉鋼先進產能占比達到100%。
通過持續優化煤炭、焦化、鋼鐵三大板塊產業布局,全域全面推進轉型,臨汾市產業發展逐步呈現出綠色低碳、集約發展、數字賦能、提質增效的特點,產業長板更長、優勢更優,為該市全方位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
來源:中國新聞網
編輯:滕珊
相關文檔
版權說明
【1】 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鋼鐵新聞網。媒體轉載、摘編本網所刊 作品時,需經書面授權。轉載時需注明來源于《中國冶金報—中國鋼鐵新聞網》及作者姓名。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
【2】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中國鋼鐵新聞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 贊同其觀點,不構成投資建議。
【3】 如果您對新聞發表評論,請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尊重網上道德,并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而直接或間接引起的法律 責任。
【4】 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電話:010—010-64411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