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吳兆軍 通訊員 宋超 劉濤
今年初以來,河鋼邯鋼充分發揮職工創新工作室作用,持續深化課題制管理,加大重點課題扶持力度,通過技術攻關,解決產線難題,為“兩個結構”再優化和高效生產夯牢基礎。今年前11個月,河鋼邯鋼職工創新工作室申報課題145項,較去年全年增加13項,為去年全年課題數的近2倍,重點扶持課題轉化率達到98%,為效益最大化創造了條件。
讓課題研究閃光 讓效益之花綻放
11月2日8時,河鋼邯鋼周文濤煉鋼創新工作室成員張貴彬來到三煉鋼廠LF精煉爐處查看電極消耗。看到電極端部、側面消耗明顯減少,張貴彬十分滿意?!敖衲晡覀儎撔鹿ぷ魇疑陥罅?項課題,有3項被定為公司重點扶持課題,我牽頭的‘降低LF精煉電極消耗’課題就是其中之一。現在除了日常工作,我很多時間就是在研究如何采用快速成渣等操作,減少電極消耗?!睆堎F彬說。
今年初以來,和張貴彬一樣,河鋼邯鋼職工創新工作室成員每人身上都承擔著一項或多項創新課題?!熬o緊圍繞河鋼集團及河鋼邯鋼重點工作,深化課題制管理,讓職工創新工作室在服務生產、解決棘手難題中發揮更大效能。”河鋼邯鋼工會生產保護部部長劉迎賓這樣介紹深化課題制管理的目的。
瞄準重點工作 加大課題扶持力度
“今年,我們以‘最重要、最關鍵、最緊急’為原則,瞄準智能制造、科技降本、質量提升、能源綜合利用等工作中的痛點、難點,引導職工創新工作室申報課題。同時,要求每名創新工作室成員都要參與課題研究,加大了對重點扶持課題的資金扶持力度,推進落實‘例會制’督導課題?!眲⒂e介紹了課題制管理的特點。
《中國冶金報》記者走進河鋼邯鋼自動化部信息技術中心辦公室,里面一片寂靜,只是偶爾發出短促的,敲擊電腦鍵盤的聲音,而在這看似靜謐的環境下,卻在進行著一場智慧與技術的挑戰之旅。該中心研發組成員、河鋼邯鋼段然IT技術創新工作室成員張建緊盯屏幕,正在用電腦模擬ROS機器人操作系統指揮生產。
2個小時后,瘦黑的張建終于完成了模擬實驗。他說:“今年初,受撈渣機器人系統啟發,我申報了‘研究使用ROS機器人操作系統’這一課題。自動化、智能化是未來鋼鐵行業發展的方向,擁有更多智慧的產線,才能擁有更多可能?!?/span>
此后,張建的課題被確定為重點扶持課題,同時也獲得了比以往更多的資金支持。企業如此重視,這讓張建這名內向的IT技術男倍感責任重大,同時每季度的工作室例會更是讓他深感壓力山大。
“公司級創新工作室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室例會,各課題牽頭人匯報課題開展情況,公司工會及時協調解決工作中的問題,督導工作進度?!焙愉摵摴a保護部劉濤說。
此后,張建快馬加鞭,更加深入地學習、更新系統構架知識,加快數據收集、試驗模型搭建等工作。10月底,機器人操作系統軟件部分搭建完畢,模擬試驗成功?!敖柚撓到y可將原本松散的零部件耦合在一起,為它們提供了通信架構,進一步提升了自動化生產水平?!闭劦轿磥?,張建自信地說。
不僅是張建,同為段然IT技術創新工作室成員的耿天增、王學志、馬東占等人都承擔了相應課題,“基于微服務的架構設計”“FDT技術研究與應用”等課題均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今年前11個月,河鋼邯鋼職工創新工作室瞄準智能制造、理化研究、清潔生產等重點工作申報課題145項,其中重點扶持項目57項,課題轉化率達到98%。
迅速轉化成果 服務生產增創效益
近段時間以來,河鋼邯鋼生產的目前世界最高時速重軌產品,成功應用于國鐵建設,這讓河鋼邯鋼重軌軋鋼技能創新工作室帶頭人劉濤十分欣慰。
劉濤說:“高速重軌要求必須具有高平直度、高尺寸精度和高表面質量。”為此,他牽頭申報了“提升350公里/小時百米高速重軌平直度”等3項課題,這也讓劉濤成了大忙人。與先進企業對標、優化BD軋機區域軋制工藝及導衛系統、優化萬能區域軋制工藝及導衛系統,各項工作劉濤都積極參加,生產現場也?;钴S著他的身影。
經過積累經驗,針對提高高速重軌平直度,劉濤提出了“控制好端部3米平直度,提升壓力補矯一次合格率”的建議;針對為提高高速軌尺寸精度,他提出了“將表面質量不合率降至4.5%”的目標。
就劉濤申報的課題實施方案,河鋼邯鋼工會迅速聯系相關專家評估。評估通過后,河鋼邯鋼工會協調生產組織、工藝控制、設備管理等部門緊密配合劉濤重軌軋鋼技能創新工作室實施。劉濤說:“看到自己提出的建議不到1個月就應用于產線,我感到努力沒有白費?!?/span>
劉濤的課題取得了顯著成效。10月份,河鋼邯鋼高速重軌正品率環比提高15%。今年初以來,河鋼邯鋼重軌先后應用于青島地鐵、太原地鐵和成都地鐵等項目;350公里/小時百米高速重軌先后應用于魯南高鐵、京唐城際鐵路項目建設,1月~10月份已供貨6萬噸。
劉迎賓說:“搭建平臺、服好務,讓職工創新工作室課題迅速產生實實在在的效益,就是我們最大的目標?!苯衲瓿跻詠恚愉摵撀毠撔鹿ぷ魇抑攸c扶持課題轉化率達98%,解決了數字技術應用、工藝優化、質量提升、能源高效利用等方面難題200余項。
《中國冶金報》(2020年12月30日 07版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