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定量化抽查,數據化比對,不斷創新改進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今年以來,首鋼通鋼公司檢測中心把好原燃料入門的“關口”,蹚出來一條新路。
作為首鋼通鋼公司進廠大宗原燃料質量檢驗的職能單位,對現階段取制樣及化驗裝備較先進企業有差距,人工完成的環節多,抽檢時間及人員相對固定、執行比對偏差較寬泛等帶來的陣痛感受深刻。
如何“扭轉乾坤”?
“過去干慣了,看慣了的固有思維必須轉變,打破固有思想藩籬,改變‘陳舊習慣’,加快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勢在必行”,首鋼通鋼公司檢測中心主任欒士雙態度很堅決地說。
今年以來,首鋼通鋼公司檢測中心在管理優化上推陳出新,劍指頑疾,構筑壁壘,從三個方面探索去病救疾的良方,打出了“三記”管理組合拳,提升了質檢崗位的化檢驗標準,為通鋼公司原燃料入廠的大門切實“嚴”起來構筑起嚴密的防護墻,讓優化管理的新動能煥發出生機與活力。
一季度,檢測中心質量計量監察挽回損失1330.39萬元。
更細:抽查制度定量化
走進首鋼通鋼公司檢測中心化檢驗操作室,墻面上一排排《化檢驗允許誤差表》十分引人注目,煤粉、含鐵料、石灰石、冶金石灰等品種的成分、含量范圍、允許誤差一目了然。
早在2016年,檢測中心就制定了大宗原燃料抽查、化驗室比對等一系列的管理規定,但在實際運行中存在抽查人員單一固定、時間點覆蓋不全、工作碎片化等弊端。
弊端就是問題點,本著問題導向的原則,去年年底,檢測中心將定量化抽查納入到制度的明確、改進和細化中,在完善前期相關文件的同時,制定了《檢測中心進廠原燃輔料稽查管理辦法(試行)》和《檢測中心進廠原燃輔料稽查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突出對稽查工作的組織、頻次、數據分析方法的優化,明確抽查頻次、抽查時間、抽查品種、抽查內容。堅持不講客觀,以國標標準縮小抽查偏差。
含鐵料二氧化硅小于等于50%,誤差在正負0.4區間;石灰石氧化鈣誤差在正負0.7區間……規定的定量化,讓管控更精準。調整后,制樣誤差不斷減少,洗煤灰分偏差由1.0%縮小到0.3%;揮發分由1-2%縮小到0.5-1%,允許的偏差縮小了50%以上。
更嚴:抽查形式隨機化
黨員干部是沖鋒的先鋒,也是打掉問題點的主力。2020年,首鋼通鋼公司檢測中心不斷優化定量化抽查形式,做到陽光透明,領導干部黨員骨干帶頭參與。并將有規矩、無規律抽查,嚴肅落實責任,嚴格考核組合實施,取得了較好效果。
該中心領導帶頭,并集聚各科室不直接從事原燃料取樣工作的黨員干部和生產骨干力量,確定了36名黨員骨干參與到抽查工作中。用真實抽查數據反映進廠物料質量,有規矩、無規律的抽查成為克難制勝的殺手锏。每次參與抽查工作的人員在抽查人員名單中隨機抽取確定,中心領導雙休日、節假日必到現場抽樣,工作日組織無規律抽查活動,針對夜間時段不定期組織抽查活動。人員的動態抽查,打破長時間在同一崗位、同一工作領域形成的關系網、利益紐帶,有效規避了關鍵崗位存在的風險,強化了化檢驗流程管理。
“管”和“罰”相得益彰,在強化管的基礎上,罰作為雙刃劍一并打出,對檢驗數據的準確性進行責任追溯,按照“誰操作、誰負責”的原則,直接將考核落實到具體班組和具體責任人,一季度共考核39人次,起到了正風肅紀的作用。
更密:對比方法數據化
嚴把“入口”關,抽查的最終落腳點還是要放到檢測數據的準確度上。2020年,首鋼通鋼公司檢測中心在檢測數據的真實性和準確度上用氣力,將嚴密的數據比對方法納入管理中,消除了系統性偏差。
專業人員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一方面將抽查數據與常規檢驗結果進行比對,驗證常規工作的真實性、準確性;另一方面對三個化驗室之間的檢驗數據進行對比,分析化驗室之間的誤差,以便及時對檢驗設備進行調整,消除系統性偏差。每周形成分析小結,每周五早會上進行交賬,每月月末形成累計分析總結。
原料化驗結果、中心試驗室結果、煉鐵化驗室結果、平均結果、常規結果。數據化和柱狀圖成為重要的分析方式。兩個鐵精粉的抽查結果與常規結果吻合,各元素均在誤差范圍內;兩個樣品之間成分波動不大,較穩定;各化驗室與中心實驗室結果基本吻合,煉鐵化驗室TFe含量略低,但偏差較小……這樣的分析報表每天可見。
抽查比對43個批次,檢驗136個元素,其中13個元素超過化驗允差;進廠煤在公司規定制樣允差范圍內,其他樣品各元素吻合度較高……這樣的比對,不斷校正方位,為進廠原燃料檢測提供第一手數據。
抽查、檢驗、比對,一種全方位閉環管控流程逐步探索并推廣應用開來。